第五个方法,叫作“从情绪到感受”。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感受,所以我们经常会用情绪来替代我们内心深层次的感受。“真相是,真正的感受,只能通过我们内心深处的安静去体会。它们需要呼唤、陪伴、触摸……感受只能发自肺腑地、从非常个人的层面去得到我们的承认。这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接受过如何去体会自身感受的训练,从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它们,因此我们只能把它们以情绪反应的形式发泄到我们爱的人的身上。……而我们却已经恰恰习惯了反过来做,那就是情绪发泄得越激烈、越戏剧化,我们才越觉得自在。孩子很容易成为我们不满情绪发泄的靶子。可惜的是,他们不会处理我们发射过来的情绪。对他们而言这个负担太重了,简直可以碾碎他们的心神。”
当你内心感受到了失落、失望、恐惧、痛苦、压力的时候,你没法把自己的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而是用大喊大叫、摔东西、歇斯底里这样的方式表达,这会把孩子吓坏的。孩子根本没有感受到你的感受,孩子只是感受到了你的情绪风暴。所以,我们得分清楚情绪和感受。
“当我们给自己铺一条通往内心感受的清晰而直接的路线时,我们便不再害怕在必要的时候对它们进行反省,也不再被它们挟制。我们可以说,‘我现在很难过’或者‘我觉得很沮丧’。单纯而清晰地承认我们的感受,让我们能够认清它们,而不是被它们的力量所控制。当我们的孩子看见自己的父母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固执己见,阴晴不定,甚至发狂,他们不仅会不再信任我们,还会开始害怕我们。不幸的是,我们从孩子眼里读到了他们的恐惧,还误以为那是尊重。”好多家长把孩子的害怕当作“你终于懂得尊重我了”,其实那不是尊重,那是害怕。
“我们的‘自我’进一步得到了膨胀,以为自己很强大,很重要。”你看,你在不断地养育那个喜欢狂吼的“自我”。“一旦我们习惯了恐吓孩子,从情感上要挟他们,孩子便会害怕我们,表面上服从我们,但长期而言这对他们改变行为几乎没有帮助。孩子的内心还会充满着诸如厌恶、愤怒等情绪,要是我们持续这样用情绪虐待他们的话,他们甚至会心怀怨怼。”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跟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紧绷的临界状态,甚至搞不好就崩掉了,就要大喊大叫、吵闹、打架,原因就是孩子从小到大都是被威胁、恐吓、交换所挟制的。所以,孩子觉得“你根本不是爱我,你只是欺负我,你只是控制我”。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现在的家长当年都想过早点逃离这个家,每天压力太大,每天被家长不断地用情绪裹挟和欺负。所以,要学会从情绪到感受,给自己的感受铺一条直路,自己去面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