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渔家傲·秋思》这首词。
大家先来看一下黑板上出示的两首诗词,你们能对比总结出诗与词的区别吗?同学们可以思考两分钟。(出示《如梦令》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位同学说它们的格式不同。还有其他答案吗?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诗与词的区别吧。我们知道词也被称为“长短句”,受到词牌的限制,词牌规定了每句字数、每字平仄,以及可以用什么韵部、哪里必须换韵(诗不会限制这么严)。诗与词的区别主要在于体制和音律,而这也影响了两者的语言、内容与风格的不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理解一首词,首先就要做到知人论世。要了解他作者和时代背景。这首词的作者是范仲淹,我们在八年级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彼时他被贬邓州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友人共勉,那么此刻的范仲淹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幻灯片,学生默读)范仲淹在宋仁宗时期,长达四年的西北边塞生活的经验,因此它对边的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他治军也颇有成效深受。在军营中深得民心儿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君中的感怀之作。
身处军营中的范仲淹在想什么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名家诵读,感受这首词的韵律与情感基调。大家跟着音乐一起朗读一遍吧。
现在听老师读一遍。
相信大家已经把握了这首词的朗读技巧了,现在男女生分别齐读一下吧。
好的,那么现在再来小组比赛朗读。
相信经过这么多次的朗读,大家对这首词已经十分熟悉并且有了整体的感悟了,现在我们一起读懂这首词吧。
看题目,渔家傲•秋思。其中渔家傲为词牌名,是北宋年间的一种流行歌曲,又名“渔歌子”或“渔父词”。而“秋思”中的秋,点明了写作的时节;思,表明这是一首感怀之作,因此这首词就是在记录秋天里的感怀思之作。
第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塞下”点明地点,西北边城。“秋来”点明时间。“异”统领全文,风景的特点为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即为雁去衡阳,这里是倒装并且借用典故。“雁犹如此,人何以堪?”连大雁动物毫无留恋之情,那将士们又是如何忍受的呢,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边疆的异常寒苦。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的是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声音。西风呼啸战马嘶鸣,草木萧萧号角齐鸣,这使得边塞的秋天更加更显肃杀悲凉,同时也能看出当时战事之紧张。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描绘了一幅苍茫呼吁辽阔孤寂的边塞落日图。”孤城闭“中的“闭”,透露出紧张戒备的气氛和战争的紧张。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这句话中,“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是词人的所见之景,“边声、号角声”是词人所闻之声,所见所闻,相互联结,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速,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分析完了上阕,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①“异”都统领了哪些景物?②上阕整体描绘了一副怎样的图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同学们可以带着问题再次朗读上阕。五分钟后提问回答。
同学们,一起大声的告诉老师“异”统领了那些景物。很好同学们的回答很完整。
那么第二个问题有人回答吗?这位同学说描绘了一幅边塞落日图。还有其他回答吗?嗯,还有同学说是边塞秋景图。其实同学们说的都对,那么用了什么手法呢?嗯,主要是白描的手法,同时还有用典和烘托的写景手法。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出示PPT“燕然未勒”的典故)这里的燕然未勒是用典的手法。主要讲的是……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话运用了互文……(出示PPT)。那么有同学能准确地翻译一下这句话吗?这位同学前面翻译地很好,但是,只有将军白了头发;只有征夫流了泪吗?(再次提问)这位同学的回答更加准确了,但是我们可以翻译的更诗意优美一点。……
现在大家一起朗读全文。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小任务。
如果让你来描写范仲淹看到的边塞秋景,你会怎么写呢?(提示:运用散文的笔法,紧扣“异”字。)
期待在下节课看到大家精彩纷呈的展示!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