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简书相识,纯属缘分。
在“多看读书”里面,找免费书籍,不经意间就下载了简书其中的一期。
刚好,这期的文章挺符合我这文学爱好者的口味,特别是里面提到的每天坚持写1000字。
写1000字,对于我这媒体工作者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每天坚持1000字,这就是一个很困难的挑战——并不是每天都有稿件采写。
况且,今年踏入三十岁,作为一个纸媒的工作者来说,每天工作接触电脑要五六个小时,下班回到家实在没有开电脑写字的欲望——因为工作原因,基本脱离了用笔头写作的范畴。
那该怎么办?因为不写不行。
想想三十岁之前的日子,貌似除开工作实在是写的很少,最多的是在博客写写自己的心情——这种写作是没办法坚持的。
还是坚持吧,男人三十当自力,总得有些东西值得去坚持,值得去执行。
文字对于我来说,具有无穷的魅力。从小学读书开始,因为没有时间管我,母亲就开始教我读书,然后放任我自由。
慢慢地,从每天十分钟,到一小时,再到每天保证六小时的阅读时间。
自己都觉得可怕——怎么能无所事事的每天都坚持读六个小时以上的书。
从小到大,读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小学到高中;这个时期看的多是故事、神话、教辅、名著、小说、读者等;
2、大学;2003年开始接触起点文学,迅速被吸引,开始各种玄幻神话类网络小说;
3、工作至今;网络小说及国学。
看书最疯癫的时候是大四下半学期,那时候工作已经落实,论文也写好只能答辩,每天有着大把的时间,而且那时候是网络文学最顶峰时期,每天就这么对着电脑看啊看——通宵达旦是常事,好几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书。
06年出来工作后,随着业务的精通——毕竟做记者是很忙的事——看书时间逐渐保持在每天六个小时左右。但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阅读习惯,每天从晚上十点(十一点)看到凌晨四点(五点)才睡,如果第二天有采访,就带着书或用手机,在开会期间看(早上的采访多为会议)。
小学、初中时读书会认真做读书笔记,一直认为自己的文学基础是那时候打下的,从大学开始,阅读所用的时间基本是白费——除了专业学习而努力记忆外。
特别是阅读网络小说,快餐文化,阅后即忘,没有深度。
这让我非常纠结,因为长时间的阅读网络小说,已经不习惯捧起书本进行阅读,读书在最近开始变的越来越没有味道。
这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
因此打算逐渐改变自己阅读网络小说的习惯,开始浏览知乎、豆瓣、果壳等网站,打算从文学、科技、话题类的作品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
然后遇到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