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照样是上午跳舞,下午篮球课。中午吃完饭以后,我让小朋友休息了一下,跟她说下午2:30要收拾好,准备去上篮球课。
孩子表现出了不想去的愿望。但我还是跟她说,当初是你自己选的呀,你的这一期上完我们再做选择,好吗?
她点头都同意了。
等我们到了篮球场地,一会就汗流浃背,玩的不亦乐乎。
她是篮球课上唯一缴费上课的女孩子,其实还有一个女孩子,那个女孩子是篮球管理中心的老板的女儿,是过来陪着她上课的。
这节课换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教的课,课程的活动量更大一些,前半场是在练跑动运球控球,而后半场就开始打篮球比赛。
我看到她不怎么喜欢和那一群孩子去抢,只在外围跑。甚至在传球的过程中都传错了队友,因为所有人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她不知道哪些是自己一对的。这个时候她,表现出来极度的不自信。
其中有一个刚去试课的男孩子更加腼腆,老师让他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但我明显发现他并不喜欢跑,两只手紧紧的扣着衣服的底端,跑起来的时候两只手也不松开,就像被胶水粘着放不开一样。
中场休息的时候我问女儿,她是否觉得打篮球很有意思,她点头是。
我又看到那个腼腆的男孩子,他的母亲一直在问他感觉怎么样,他一直低着头不说话。
后来了解到他母亲一直觉得他比较内向,所以希望他能够通过打篮球多接触外面多和大家接触。小男孩也没有说喜欢和不喜欢,但我发现他妈妈很坚定。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报孩子喜欢的东西,到底什么是孩子热爱的,喜欢的呢?
其实我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他可能刚开始是被某一种东西吸引,或者纯属对某一项事情好奇。就像女儿打篮球一样,她喜欢的是别人玩篮球时候的酷帅,但她并不知道篮球是需要很大的体力。所以当她在一场篮球课上完以后,会感觉到精疲力尽的时候,几节课上完以后会有退缩的想法。
当初她也是非常的喜欢,可是这种喜欢并不能长久。
在《内在动机》里,人们想要很专注的做某一件事情,要挖掘出内心的内驱力,需要找到心理的动机,也就是自主、胜任、联结。
自主,从字面上讲就是自己做主,也可以说是自愿的选择,而自主选择的前提条件是要有稳定的情绪。
从这一点看,孩子在选择某一件事情上,因为他对事物本身看到的不全面,只是因为一时的好奇心,所以他的这种自主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喜欢和热爱。
不过家长可以通过唤醒孩子内在的驱动力,让孩子产生一种成就感,也就是胜任感。
我今天就特别用到了一个唤醒内在驱动力的一个赞扬的工具。当我看到她和一群男孩子在球场上拼啊跑的时候,下场以后累得满头大汗,我把我内心的惊讶告诉了她,我觉得她很了不起,因为她有了新的突破,她把自己的体能突破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当老师教他们一个新动作的时候,虽然出现了失误,但是她坚强的往下走下去,不停的去试验,最终可以基本达到老师的要求,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
回家以后,我把她上课时的一个状态的视频发给她爸爸看。
尽管我和她爸爸看到了她身上的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我们在她的面前说的是她的优点。我们说希望她把自己的优点最大的发挥出来,男孩子力量大,那你就用智谋去打,你可以成为最有智慧的助手,把球传给你队里的男孩子,巧妙的吸引对手的注意力,让你的队友可以趁机找到最好的投篮位置。球虽然在你这里,但你可以假装把球传到一个方向,实际上你是要传到另外一个队友。
晚饭后孩子又要求她父爸爸给她看关于篮球的视频比赛。当她看到真正的篮球比赛后,她才发现,那些打篮球的大哥哥们真正的厉害。
而我们的鼓励也变成了:如果你再坚持上10节课,你就可以成为你们班上打篮球最厉害的女生了。
结果她笑出了鹅叫声,并自诩可能有望成为篮球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