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学生,那时还要春节买火车票回家,那时买票还不像现在这样便利。
天刚蒙蒙亮,我就到了购票大厅,可以眼前已经是黑压压一片人头了,排队的队伍挤满了大厅,几乎都要排到门外。
没办法,只得找了一个看起来较短的队伍排在了队尾,盘算着什么时候才能买到票。
不一会,就听见广播,“新开了15号窗口,也可以买票,请到窗口排队。”
站在我前面的一小队人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转移,争先恐后,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一条新的队伍迅速排起。
我看了下,他们都是站在队尾的人。
站在队前的人呢?几乎一动不动,他稍微判断了下,去新队伍领先的可能性远不如维持不动。
最纠结的是站在队伍中间的人,他们有的微微移动了步伐,犹豫着跑了过去,有的跺了跺脚,眼睛斜视着那群跑过去的人们,嘴里嘟囔着:“特么开什么新窗口!老子排了半天队,还不如你们几个后来的,这卖票的管理真是太混乱了!”
这场景就像我们的企业在面对趋势变化的态度,排在队伍前面的是大企业,中间的是中企业,队尾的是小企业,新窗口就是新趋势。
这里有两个客观情况:
1.永远都有大中小企业,永远都有破产和新生。就像排队永远有人买到票离开,有人不断进来排队买票。
2.永远都有新的趋势,而且新的趋势越来越快。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技术在加速向前,就像开不开新窗口也不是排队的说了算的。
那我们就需要研究下,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尽快地拿到票:
1.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企业定位。也就是你排队的位置,如果你排在队尾不动或是排在前面转移,策略可能都有问题。
2.其次要学会判断趋势。新开的窗口,一定要判断下它会不会卖一会就不卖了,排在新窗口队伍的人买票速度够不够快。
先说说企业定位,大中小企业都有利弊:
1.大企业的优势是资源多。企业文化,资金,供应链,渠道,组织架构等相对完善。在确定的方向竞争上效率更快,领先中小企业。但是大企业对新趋势的响应是慢的,这并不是大企业嗅觉不灵敏,而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它的现有业务的盈利能力,组织架构的调整,新趋势的风险等,综合下来就像排在队伍前面的人,一动不动。
2.小企业的优势是更灵活。小企业刚起步,资源少,底子薄。但没有既有的束缚,进入到新趋势没有压力,因为在确定方向上的竞争肯定做不过大企业,所以它们一般是兴奋的选择了新趋势,然后希望新趋势发展更快。
3.中企业是最多的,兼具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优缺点。它的可以同时拥有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优点,也可以同时拥有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缺点,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自我定位和对新趋势的判断,判断对了,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最大。当然判断不对,也会成为趋势下的失败者。
判断重要吗?判断非常重要,但比判断更重要的是面对判断的态度。
面对判断首先是一个积极的心态,新趋势的到来,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迟到。该来的一定会来。
需要做的就是先走近它,理解它,使用它。因为拒绝只会带来远离,而远离会让我们错误地对它的进行判断。
技术大潮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新概念层出不穷:O2O,新零售,微商,直播,社交电商,VR,共享等。好像哪波不学习就被这个世界淘汰了,我们都感到身心疲惫。
但竞争哪会不累?不累的企业也基本可以休息了。在累的时候有没有办法可以让我们少累一些呢?
首先,我反对到处追新趋势,这样的人就像同时开了很多新窗口一直换队伍的人,他除了迷茫,很难买到票。
企业需要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和逻辑判断模型,这是一个5-10年的长期判断。当一个新趋势出现时,我们要试着判断它的生命期和逻辑。符合的采纳,不符合的拒绝。
当然,这里一定会出现误判,但不重要,误判可以被修正。有了一个判断,至少可以不迷茫。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炒股票的朋友,他亏了不少钱,但一旦说起来仍头头是道,两眼放光,他有一套自己的模型,每天做复盘,他相信他的模型有一天会帮他赚到好多钱,这个模型可比那些亏掉的钱价值大多了。
先不说他的模型靠谱不靠谱,至少他的逻辑是对的。有一天他赚了很多钱,是他能力强模型对。有一天他亏了很多钱,也是物竞天择,愿赌服输。
好了,说了这么多,懂的自然懂了。
新趋势的到来,首先应该有一个积极开放的心态,然后才是一个认真求实的实践。
否则,淘汰他的,只是时间。
如果本文对你有启发,欢迎转发。
【本文由“岳笑峥”发布,2017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