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式与积极教养》的主讲人是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刘建鸿,他致力于“积极教养”的推广和普及。
刘博士说过的一段话,让我非常认同。
他说:“当你认为世界将一成不变的,智力不可提升,那么你可能一成不变。当你认为智力可以提升,思维模式能够改变,那么你可能拥有更大的世界。思维模式的不同,同样将影响你对孩子的养育。”
接下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到的几个主题:
- 什么是思维模式?什么是僵固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
- 如何细分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培养孩子情绪调节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成长型思维——区分表扬与鼓励。
1.什么是思维模式?什么是僵固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mindset),是指一个人看待自己(能力/人际关系/个性)的方式,它在日常生活中是隐而不见的,但却会极大地影响我们以及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思维模式又分为两种:
- 成长型思维模式:有些人将努力视为激活能力的必要手段,认为努力和能力成正比,付出的努力越多,能力的提高也就越多。
- 僵固型思维模式:有些人认为能力是固定的,认为努力和能力成反比。
僵固型思维模式对人最大的影响是受挫力差,成功时一帆风顺没问题,如果创业,或者得不到领导的肯定,一蹶不振的可能性比较大。
其实,我们每个人可能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思维模式。德韦克认为,人在学习、人际、情绪三个领域内的思维模式可能会有不同,在学习领域内容易才去成长型思维模式,但在其他领域内却不然。
刘博士表示:思维模式主要是后天培养的,改变思维模式是渐进的,有几个小窍门可以判断自己在某个领域采取的是成长型还是僵固型思维模式:
- 自问有没有什么领域,觉得无论怎样也学不会的?
-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经历?无论自己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你是否能看到自身经历背后的努力、调整和改变起的作用?
- 你对同龄人的看法,无论比你优秀还是稍逊于你,你是否能看到他们积累和努力?
此处说说自己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1.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僵固型思维模式,我认为自己只在专业领域能够学得好,
干得好,不敢去尝试,去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但我是幸运的,我后面做了建筑设计、房地产销售
经理、猎头、软件开发工程师,总共是6年时间,跨了5个行业,我自己回顾这段经历,我觉得是不
可思议,当我读到刘博士的文章时候,我发现,原来,社会、职场、经历,让我的思维在潜移默化
中变成了成长型思维模式,我现在认为自己无论在什么领域,只要我肯花时间,肯定可以学得会。
2.我回顾自己在深圳这6年的经历,我觉得是逆境多于顺境,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自身经历背后
的努力、调整和改变,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己这段经历是非常宝贵的,让我得到了很大的成长。
3.这个社会,永远都有比你优秀的人,更关键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他们比你花了
更多的时间去努力积累,所以,要向他们去学习,去跟他们做朋友,跟他们交流。
如何细分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培养孩子情绪调节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成长型思维——区分表扬与鼓励。
文中提到一个问题:“水滴石穿、愚公移山”的故事是否提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
刘博士表示:它们更多是强调长期持续累积的巨大效用,但并不认为过程中能力会得到提升。例如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十年后,他的搬运能力和最初相比,并没有获得多少提高。
最近我读到吴军博士的一篇文章,是分享他对10000个小时的看法的。
原文的意思是:10000个小时对训练一个人的技能,甚至对做出一款好的产品,都是必要的,但若
是有人简单地认为自己在一个领域做够10000小时就能够出类拔萃,那就大错特错了,它只不过
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已。例如:简单的工作重复10000个小时,是积累了,但过程中的能力并未
得到提升。
吴军博士在他的书《智能时代》中提到:“在未来的智能时代中,真正受益于技术进步的个人可
能不超过人口的2%”。所以,像我做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如果不持续深入学习技术编程,仅凭着
一点点低水平的编程技巧每天重复地话,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
所以,我认为,成长型思维,除了让自己有持续累积之外,更重要的是成长,能力的提升。
文中提到一个问题,儿童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无论情绪调节还是人际交往,那如何培养孩子情绪调节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刘博士表示: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先接纳,再鼓励他成长,这样可以培养孩子情绪调节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举个例子:孩子在学校嫉妒某个同学的成绩比自己好,这个时候家长怎么回答呢?
家长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比如嫉妒、羞愧,然后告诉他,爸妈上学的时候也有这种情绪,让他觉得嫉妒本身并不可耻,甚至告诉他这种感受是合理的,爸妈当年也是如此,但后来通过努力超过他了。
区分表扬和鼓励:
表扬 | 鼓励 | |
---|---|---|
例子 | “我为你考了100分而骄傲” | “这次考了100分反映了你这段时间的努力” |
导致 | 为他人而改变,总是寻求他人的认可 | 为自己而改变:内省 |
控制点 | 外在的:“别人会怎么想” | 内在的:“我是怎么想的” |
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 当得到他人认可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 觉得自己有价值,无须他人认可 |
长期效果 | 依赖于他人 | 自信 自立 |
刘博士讲了他的导师李晓文老师培养女儿的例子:
每逢女儿考试成绩好的时候,都是让女儿用自己的零花钱请父母吃放庆祝一下。李老师解释:“因为最开心的是我们的女儿,而不是我们,我们只是为你高兴”。李老师对自己女儿说:“读书是为了自己,你考得好,开心、骄傲的是自己,我们只会替你高兴;考不好,不开心、难过的还是自己,我们只会替你难过,并给予你可能的帮助”。
刘博士表示:培养成长观的主体一定是孩子,家长可以促进,但不能代替。表扬的时候,主体是父母、老师,鼓励的时候,主体是孩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表扬孩子,比如因为孩子帮忙干家务活,让奶奶可以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带来好的影响等等,其中没有夸大赞赏,但是孩子会产生真实的成就感。与此同时,刘博士还提到,丰富性对成长型思维模式也有影响,例如给孩子提供多种可能的学习方式,让孩子知道学习是有趣的且有收获的。
总结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有个收获,为什么读书有收获?读好书有收获?就是因为书给我提供了丰富性和多样式,文字可以传递成功人士的智慧和思想,就像国内最近推出的两档节目《朗读者》和《见字如面》,我个人就非常喜欢,会很有共鸣,能推动我们形成成长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