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孩子闹得不开心,主要是因为她回学校的事情。之前老早就和我说过十五号回学校,上周五的时候说周六下雨,周日去。然后到了周日从早晨到晚上,又要说周一去了。事情就是这样,我却和她大闹一场。
静下来想想自己,学了那么久的心理学,不知在学点啥。为什么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呢?总是让双方心情不好,以至于关系不融洽。话语说出之后才知道这话没用的,可是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后悔吧,来不及了。
所以有时候很讨厌自己。可是这个人就是我,一个很真实的自己。一个常常被潜意识控制的自己,一个被命运决定的自己。
我学过“边界感”。从大脑层面来讲,我知道需要边界感清晰,否则会共生。那么孩子都大四了,她去不去学校是她的事情,关我什么事呢?我为啥要担心焦虑呢?我得处理我自己的担心和焦虑,和孩子无关呀!
可是在大闹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说她的不对,她的出尔反尔,我本来是出于担心,可是话语全是对她的评判,是品质的评判啊!我太会遮掩自己的内心。这种大闹毫无意义,除了负能量满满之外。
如果我是局外人,我一定会说:作为妈妈你应该想办法了解孩子不想去学校的原因,让孩子不断的说出她的理由!你只要笑笑说:原来这样啊!妈妈知道了。
这样才体现妈妈对孩子的信任、包容,增进两人之间的理解,逐步成为孩子的强大支撑。然而事实上我一直担心她的考试她的找工作问题等。
我自身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我觉察到我对她的不果断性为啥这么反感,我其实自身有一个小时候的情结。
那时过新年,我们大家都走亲戚。那天自家请客,也需要去走亲戚,于是爸爸妈妈在家请客,然后让我们几个孩子跟着大伯家一起去走亲戚,刚刚这么决定了之后,突然我妈妈又叫我们不要去了,那我们就不去了。然后等到大伯家全部走了,我妈又突然让我们赶去。
我那时还很小,但是心理却很不爽。但是没有表达出来。等到到亲戚家时,他们也很奇怪:怎么我们又去了呢?我那时觉得好尴尬。有点讨厌妈妈。
这个事情我会耿耿于怀到今天,应该是有一个情结未解开。昨天孩子的行为也许就是激发了共鸣了这个情节。我炸了。
有时候我不得不相信心理学。我其实应该不是一个靠脑袋做事情的人,我更多的应该是凭一种直觉在做事情,靠一种生命情感在做事情,也即用心在做。
接下来,我还是需要把自己的内心安顿好。如果自己内核不稳、不乐观不积极不创新,那么就不要要求别人一定怎样怎样,至少不要负面评判,再退一步讲:闭嘴。
希望自己能不断看见自己,从我们的投射里看见自己,周边一切都只是镜子,会把我们照得很清晰,只是我们要敢于去看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