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家人,朋友,自我。书中通过介绍外婆,父亲,母亲,朋友的一些故事或经历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思念之情以及给人带来启发性的东西。
印象最深的三个章节:皮囊,母亲的房子,厚朴。
皮囊中阿婆的朴实话语:“肉体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伺候的”很有哲理性和现实意义。身体就是要不断磨练的,用进废退,太安逸的身体注定不会用锐利的思想和良好的精气神。
母亲的房子这一章节讲了母亲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就是要建造未来不久注定会被拆的房子,目的就是为了照顾残疾的父亲—这个一家之主的面子,为了所谓的争一口气。其实,现实生活中,在我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母亲存在,有时候人争一口气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那种内心不服输的渴望,不愿将就的心理在作祟。
最后讲作者好友厚朴这一章节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和思考。厚朴是一个矛盾的人,是沉浸在自我想像中但本质上又顺从体制约束的结合体,是一个从来没思考过自己到底想要过什么生活,一味借着活出自我,青春尽情享乐的名头逃避现实的人。而作者的问题则在于对自己的管控太成功了,以致于在极度难过的时候还顾虑着大声宣泄会惹来邻居的非议。这种中规中矩的自我约束其实也是一种人格理想的丧失,对自我的控制只是要确保自己能准确活在通往目标的那个程序里。
通读完整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经历和成长的过程,很多人走进你的世界就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消失遁迹;人生的经历越是丰富多彩,越能尽快成长起来,作者的经历着实丰富,所以作者有很多自己的体悟和想法,才能付诸文字,现实中的我经历没有作者那么波澜壮阔和丰富多彩,甚至可以说是普普通通,乏善可陈,所以思想上还是会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所以读书是一个增长见识,“看见”他人体验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审视自己内心,反思联想的途径。
我爱阅读!
摘录两句读完本书最有感触的句子:
1.不合时宜的东西,如果自己虚弱,终究会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但有力量了或坚持久了或许反而能成为众人追捧的魅力和个性。
2.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