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
李商隐诗云:倾国宜通体,何来独赏梅?知识亦如此,只有自具整体性的知识才走灵魂。而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把整体知识碎片化,设置成了无数个问题,不停地追问学生答案,这即是碎问,由此生发的结果,就是闪存——快速地保存,最终形成惰性知识——就是只被学生懂得而不会被理解、迁移、应用并且容易被遗忘的知识。
讲过多节公开课,碎问的问题屡屡出现。课堂氛围的确很好,师问生答,其乐融融。但是,学生只是处于浮光掠影的肤浅认知状态,没有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很快会遗忘。
为真学而教之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P27——P49摘录: 1、名词解释: 矢向:教学所确定的价值方向 矢量:教学行为所引发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度量 理论...
- 如果你有梦想,就要捍卫它 ——《当幸福来敲门》 建议六: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 王荣生教授:一堂课提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