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 丁雨解读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 丁雨解读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 丁雨解读 关于作者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曾先后任教于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并于198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不仅在物理学方面造诣精深,早年还曾阅读大量文学作品。钱德拉塞卡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精深造诣和对文艺作品的广泛涉猎,使他对不同领域创造模式的差异理解得更为透彻深入。
关于本书
这本书收集了钱德拉塞卡教授精心准备的7篇演讲。7篇演讲的时间跨度达40年,展示了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对科学动机等问题的深思熟虑。书中以大量的实例生动而系统地阐述了,钱德拉塞卡教授对科学研究目的和科学创造模式的理解。正因如此,本书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与年轻学子的一致好评,被誉为理解科学精神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
核心内容
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在追求美,但它追求美的模式与文艺创作颇不相同。本文以杰出的剧作家莎士比亚、非凡的音乐家贝多芬和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为例,揭示了文艺创作与科学研究在创作模式上的差异,并详细解析了这种差异的根源。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科学的追求与动机是什么

在作者看来,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追求美。作者以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经历为例指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动机,就是想要发现自然规律的美。
开普勒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解决了当时天文学发展的基本问题,为后来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理论创造奠定了基础。开普勒为这一全新的理论付出了20多年的漫长努力。这么多年来,开普勒坚持观察宇宙、进行科学研究的动机和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开普勒不图名利。在他生活的年代里,他提出的新观点只能让他遭受更多的宗教迫害,他不能靠科研出名。而作为德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的御用数学家,他不仅薪水极低,且经常被小气的皇帝拖欠薪水。实际上,开普勒就是在讨薪过程中不幸生病,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的。
从这番经历我们可知,大科学家开普勒孜孜不倦探索了20多年宇宙规律,却并不为功名利禄,甚至当时连理解他研究的人都很难找到,那他为什么还这么执着地进行科学研究呢?
根据开普勒自己的描述,虽然探索宇宙定律时经常遇到挫折,但是似乎有一种东西强烈地吸引着他继续前行。在揭示真理的那一瞬,他感觉如梦如幻,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感。那么吸引开普勒的那个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作者认为,是精确科学中的美,吸引了开普勒。这种蕴藏在科学中的美,是自然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和谐,就是科学之美的本质。
把美作为科学研究最高追求的人,并不是只有开普勒。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认为,对科学的追求就像是去追寻花园中意想不到的美景。德国数学家魏尔(Weyl)说,我的工作就是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作者钱德拉塞卡自己回忆时也说,爱因斯坦方程的一个精确解,曾让他在美的面前震颤。
从开普勒的事例和众多科学家的阐述可以知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动机,在于发现自然之美。他们所揭示的自然之美,让他们获得了极大精神愉悦,还扩展了整个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这就是他们创造的价值。

二、同样都是追求美,科学家与文艺工作者在创造模式上有何差异

作者认为,在创造模式上,多数文艺工作者们是“历久弥坚”,要到人生的后期才能创造出自己最杰出的作品;而多数科学家则是“先发制人”,在自己的青壮年阶段完成一生最重要的发现。莎士比亚、贝多芬和牛顿的经历最为典型。

  1. 文艺工作者——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西方文艺界首屈一指的大家,但其实他直到24岁才开始进行剧本改编和创作。28岁时,他遇到自己的庇护人南安普敦伯爵,生活相对稳定。于是从28岁到31岁,他渐入佳境,写出了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驯悍记》《仲夏夜之梦》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生活舒适,因此创作的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玩味时人时事。
    在31岁到44岁的这一段时间里,莎士比亚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逐渐深入。他的创作开始逐渐由喜剧创作转向悲剧,先后创作出《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把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和深度。
    著名诗人艾略特认为,莎士比亚在四大悲剧之后的创作,成就更大。他在晚年创作的最后几部剧作《辛白林》《冬天里的故事》和《暴风雨》,在众多评论家眼中,堪称完美。莎士比亚只活到了52岁,从他的创作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完成于他生命的中后期。
  2. 文艺工作者——贝多芬
    再来看贝多芬的经历,贝多芬22岁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开始音乐创作,当时就引起了音乐界的注意。在他30岁的时候,写出了著名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从31岁起到40岁的这十年里,贝多芬进入高产期,写了《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悲怆奏鸣曲》等著名作品。这些作品是贝多芬前期创作的辉煌成就。
    然而从42岁开始,贝多芬有整整七年没有创作。到49岁后,贝多芬接连创作了《第九交响曲》《D调弥撒曲》,还有4首钢琴奏鸣曲、5首四重奏,这些作品与他42岁之前创作的作品风格迥异,达到了新的高度。
    虽然这个高度甚至不能被当时人所理解,但这些作品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到了今天,人们都认为,贝多芬最后创作的这批作品是他最卓越的作品。贝多芬只活到了57岁,与莎士比亚一样,他也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达到了创作的顶峰。
  3. 科学家——牛顿
    莎士比亚、贝多芬和牛顿,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创造史上有着同样的地位,但牛顿和莎士比亚、贝多芬的创造经历却大相径庭。
    牛顿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平淡无奇,但他在大学期间,便初绽头角,发现了无穷级数方法。在他23岁时,剑桥大学因为瘟疫而停课,所以他回到了家乡呆了两年。而这两年,就是改变科学史走向的两年,年轻的牛顿做出了科学上的三大发现:微积分、光的色散和万有引力定律。只不过他没把这些成果当成一回事儿,暂时没有发表。
    直到牛顿42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青年科学家哈雷向他请教问题,重新点燃了牛顿科研及发表的兴趣。他用17个月的时间,捡起了年轻时候的研究,解决了193个命题,写成了旷世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直到今天,咱们绝大多数人在中学学到的基本物理学概念,都来自于这本书。牛顿活到了84岁,但实际上他最重要的科学成就,都是在前半生取得的。
    从莎士比亚、贝多芬和牛顿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他们都是划时代的杰出人物,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他们的创造模式差异很大。文艺工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渐入佳境,而科学家们则通常在青年时代做出最重要的科学发现。

三、为什么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的创造模式存在差异

在作者看来,创造模式的差异,是由于文艺工作与科学工作不同的内涵、不同的特质造成的。
科学之美来源于自然各个部分和谐的秩序,通过纯理智是能够发现并理解它的。这种美往往简洁而深刻。发现这种美,只需要理性地演绎推理,并不需要太多社会与人生的经验。科学家们之所以总是在年轻时做出惊人发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具有某种天分;而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人在年轻时最具有反叛精神和想象力,更不易为外物、权威所动,这样更容易专注于自然规律本身,抓住自然简洁之美的本质。
而文艺之美来源于人生的经验与感悟,它的创作需要积累。文艺创作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越是积累,就越是有可能发酵出深刻的思想与作品来。任何有天分的文艺工作者,都不可能在毫无生活基础的情况下,创作出深刻的作品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研究与文艺工作追求的美,有着不同的内涵。正是这种不同,导致了科学家和人文、文艺工作者创造模式的差异。

金句

  1. 用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的话来说,这种蕴藏在科学中的美,是自然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和谐,就是科学之美的本质。
  2. 在科学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一个数学家到了30岁已经是比较老了。”
  3. 文艺工作者看上去老而弥坚,而科学家们则都是天才少年。
  4. 人在年轻时代往往最具有反叛精神和想象力,更有可能不为外物和权威所动,而是专注于自然规律本身,抓住自然简洁之美的本质。
  5. 文学与艺术的创作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就能够完成的,在很多时候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它非常漫长。而越是积累,就越是有可能发酵出深刻的思想与作品来。
    撰稿:丁雨脑图:摩西转述:于浩
    5366人写了笔记
    写想法 复制 分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7,11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64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340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44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44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66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42评论 3 40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105评论 0 26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60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66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61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9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5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8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61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916评论 2 34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 (【美】S·钱德拉塞卡) 16世纪和17世纪科学家的目的与现代科学家有明显...
    柯志雄阅读 2,080评论 0 4
  •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关于作者: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在剑桥、芝加哥大学任教,1983...
    扬镇泊客阅读 436评论 0 0
  • 时间:2016年4月23日 演讲人:郑家建 地点:福建省图 引言 自莎士比亚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十...
    Lufi阅读 2,792评论 1 34
  • 感恩我的车子把我安排的带回家,感恩快递员安全的把文件送到我手上,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今天�的一切
    26a658189666阅读 165评论 0 0
  • 暮色褪去 夜色渐近 沏淡茶一杯 燃了一根烟后 脱去了面具 寂寞地等待着 与另一个我的幽会
    寒生默默阅读 220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