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新小品》目录
说起来,我离开大学已经11年了。离开了大学,也就意味着结束了所有的学校生活,但是在职场上摸爬滚打的时间越长,对学校生活,尤其是大学,越是有思念。
除了我自己就读的大学,我去过的大学校园不多,更没有长时间的待过,只是跟其他的同学聊起来,感觉也差不多。无非是教学楼、食堂、宿舍、图书馆的组合,这个组合却承载了许多人的梦想,是很多人实现鲤鱼跳龙门的起点。
大学已经是一个小社会了,说鱼龙混杂可能重了,但是贫富差距已经比较明显了,有天天鸡鸭鱼肉的,也有天天在宿舍里吃咸菜的。甚至有大学只读了一半就开上小轿车的,似乎每个大学都有“红车(蓝车)小王子”这种传奇的存在。刚到大学就有很深刻的感觉:有钱真好。
大学的教学楼是上课的地方,在这里完成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基础课像“马列主义”之类的,往往是大课,几百个人在一起,老师拿着话筒向下面的学生喊话,如果能换换内容,这样的形式开个新闻发布会都是可以的。老师在台上卖力的讲课,学生也在努力的做着自己的事,争取不受到打扰,有睡觉的,睡觉的居多,也有玩手机的,也有与旁边的同学、朋友交流心得的。真正专心学习的还是少数,但是绝对是nerd了。
食堂是吃饭的地方,像我们的大学,校园比较大,食堂排号下来都已经到了10号以外了,每到饭点,学生晃晃荡荡的从教学楼或者宿舍来吃饭。也有打死都不肯下楼的好汉,一般就吃外卖,或者就能看到有学生拎着五六份打包好的套餐回宿舍了。食堂的饭菜花样再多,吃个小半年也就够了,这会儿,学生们就会三五结对去大学外面寻找点物美价廉的新花样。我们的大学最集中的小饭馆在南门、北门,不完全统计,有三十多家了,家家生意火爆,也勉强算是食堂的一部分了。
宿舍比较特殊,一般三五个人,被分在一间屋子里,一待就是四年,被迫成为了死党。在大学里经历了“风风雨雨”,感情牢固,一般走到了社会中,这些也是长期玩在一起的好朋友了。
相比于教学楼、食堂、宿舍,图书馆可以说是大学的心脏。一进去图书馆,往往能看到的,不是一大堆书,就是一大堆端坐的学生了,这些学生往往面前也堆放了一大堆书,他们并非是闲书的爱好者,他们在为了不久之后的考研在绞尽脑汁呢,这幅景象,很有高考的意味,这是这会儿,就更需要自觉了。图书馆的书很多,那些成为“大学中的佼佼者”的,一般在图书馆中待的时间会比较多。如果图书馆中人数异常的多,那估计是马上就好期中或者期末考试了。
之前,一直有说法,说中国的大学太自由了,培养不了专业人才,要提高大学毕业的门槛。我本人是不认同的,以我自己的经验,我在大学里学到了吃饭的手艺,虽然大部分专业技能是自学的,但是基础的知识,还是从大学里学到的。如果提高了这个门槛,可能对于考研的同学比较合适,对于一心想就业的同学可能就不合适了,不是还是想就业的多嘛。如果想向西方国家学,最好能先降低一下小学、中学的学业压力,再考虑提高大学毕业的门槛。反正我说了也不算。
大学说是社会,还是比较纯洁的,再辅之以自由。在悄无一人的小广场上,一对对帅哥、美女搂抱在一起,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过,如果说大学门口或者某些宿舍楼下面停着的豪车,就不那么纯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