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纪实文学 作者 冯勤崇
父母遗照
父母遗照
大约是初秋,天色尙未大亮。我忽然被妈妈推醒,她带着哭腔说:小玉你听, 你爸在村东地里哭!我听见了,那是男人的哭声,在凌晨寂静的村野,传得真切。
妈说,已经五天五夜了,村里干部动员你爸卖余粮,达不到规定的数量,不让回家。可是,要按村干部规定的数量,我家就会粮仓见底,嘴巴吊起。在第五天夜里,爸被车轮战熬得顶不住了,他答应了全部要求。在回家的路上,他坐在村东地头上大哭!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们家因为两个爷爷和父亲都是种地好手,比较富裕一些,在所谓的统购统销运动中,便成为头号目标。
那天的早晨,我从小学校放学回家,爸爸坐在台阶上不说话。妈叹气告诉我,家里所有粮食村里全拉走了,还把七八斤棉籽油也拿走了。因为上交食油的数量不够,我爸将灶台上炒菜用的小油壶,也给人家倒个底朝天!
幸亏大爷二爷分家早,二爷所在的村里冯姓本家人多,总算过关了。而大爷带着我爸及全家人,在另外村里独门独姓,加上会种小麦也会种菜,日子过得好些,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你有就众人恨!于是,一个统购统销过后,我家因为家无积粮,年年闹粮荒,我从九岁起直到十六岁当兵,几乎从未吃过饱饭。更可怕的是买不到食油,爸每次从小集镇的屠宰场求人,只能买些牛油。上小学那几年,我一闻牛油味儿就想吐。后来牛油也买不到了,母亲做菜只能使用一点清酱水、盐、醋。
统购统销运动,一下子把我家的底摊掏空了。过日子成了狗撵免,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59年,我爷爷想吃一个麦面馍而家中无有!爷爷经常几天不见个麦面馍渣渣,就用干辣角蘸盐充饥!我爸跑了好几家,借回四五斤高梁。爷爷吃了高粱面拉不下,痛苦万分。这天看见我妈端来的高粱窝头,他扔到地上说:这是闹人(晋南方言,意为毒人)呀!
他上午说了这话,下午便撒手人寰。妈说,爷爷临终前,两眼大睁,盯着房顶的红松大梁,直到嚥气。我现在明白,爷爷是带着疑问去世的。他曾经凭着力气下苦,和父亲一起为家里盖起一座四合院,为什么最后连个麦面馍都吃不到,竟能饥饿至死,他想不明白啊!
l
大约是初秋,天色尙未大亮。我忽然被妈妈推醒,她带着哭腔说:小玉你听, 你爸在村东地里哭!我听见了,那是男人的哭声,在凌晨寂静的村野,传得真切。
妈说,已经五天五夜了,村里干部动员你爸卖余粮,达不到规定的数量,不让回家。可是,要按村干部规定的数量,我家就会粮仓见底,嘴巴吊起。在第五天夜里,爸被车轮战熬得顶不住了,他答应了全部要求。在回家的路上,他坐在村东地头上大哭!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们家因为两个爷爷和父亲都是种地好手,比较富裕一些,在所谓的统购统销运动中,便成为头号目标。
那天的早晨,我从小学校放学回家,爸爸坐在台阶上不说话。妈叹气告诉我,家里所有粮食村里全拉走了,还把七八斤棉籽油也拿走了。因为上交食油的数量不够,我爸将灶台上炒菜用的小油壶,也给人家倒个底朝天!
幸亏大爷二爷分家早,二爷所在的村里冯姓本家人多,总算过关了。而大爷带着我爸及全家人,在另外村里独门独姓,加上会种小麦也会种菜,日子过得好些,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你有就众人恨!于是,一个统购统销过后,我家因为家无积粮,年年闹粮荒,我从九岁起直到十六岁当兵,几乎从未吃过饱饭。更可怕的是买不到食油,爸每次从小集镇的屠宰场求人,只能买些牛油。上小学那几年,我一闻牛油味儿就想吐。后来牛油也买不到了,母亲做菜只能使用一点清酱水、盐、醋。
统购统销运动,一下子把我家的底摊掏空了。过日子成了狗撵免,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59年,我爷爷想吃一个麦面馍而家中无有!爷爷经常几天不见个麦面馍渣渣,就用干辣角蘸盐充饥!我爸跑了好几家,借回四五斤高梁。爷爷吃了高粱面拉不下,痛苦万分。这天看见我妈端来的高粱窝头,他扔到地上说:这是闹人(晋南方言,意为毒人)呀!
他上午说了这话,下午便撒手人寰。妈说,爷爷临终前,两眼大睁,盯着房顶的红松大梁,直到嚥气。我现在明白,爷爷是带着疑问去世的。他曾经凭着力气下苦,和父亲一起为家里盖起一座四合院,为什么最后连个麦面馍都吃不到,竟能饥饿至死,他想不明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