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接到一个需求时,看似很小,结果越做越大。整个项目下来,不仅造成了项目延期,还背了好多黑锅。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不停的穿梭在朋友圈和各色文章案例之间,点赞、评论、分享。一天下来,你好像看了很多,又好像一无所获。
以上这些你是不是躺枪了?其实我也一样。于是我就开始思考两个问题:
1、工作中面对需求,如何系统性的思考?
2、生活中如何构建自己的结构化知识体系?
一说到系统性思维,可能大家就会想到很多前辈总结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比如:SWOT分析法,5w2h分析法,鱼骨图分析法,6顶思考帽法,麦肯锡7步分析法,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等。不得不说这些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很有用,但是机智的楼主肯定不会再讲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百度。
本文将从从工作和生活两大场景,去阐述系统性设计思维的养成方法。
一、工作中面对需求,如何系统性的思考?
楼主刚进公司接的第一个需求,从一开始评估的两天到最后做了两个礼拜(简直泪奔)。在一次次不断踩坑后,楼主怒了,终于总结出来一套针对需求的系统性设计思考的方法。(根据项目经验得出,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场景)
首先,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到一些需求。一般需求分为两大类,即基础需求和运营需求。下文以一个很常规的运营需求为例:
产品:这次活动需要做一个banner,投放在手Q顶栏。尺寸:1242*150px,你快速支持一下!
设计:ok!没问题。做了两个方案,你看一下!
产品:拿给手Q侧评审了,要加个按钮,文案:预约。
设计:阿西吧,怎么不早说。加了按钮的,再看一下。
产品:手Q侧说banner会有一个关闭按钮,这个预约按钮的间距太小了,需要调一下!
设计:。。。有设计规范吗?
产品:好像有的,我找一下。这是规范,banner一共有5个尺寸。
设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产品和设计都缺乏系统性思考,只有当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才想起对应的解决方法。并没有一开始就把问题考虑周全,于是一个小小的需求就踩了无数坑,这就属于传统的点性思维方式。
那么什么是点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呢?
点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也可以被称为是传统型思维和现代型思维。
点性思维:是一种形而上的思维方法,它来源于对事物表面的现象的判断,而往往忽视了对事物本质的判断和了解。
系统性思维:强调从整体出发,先综合,后分析,再综合的思维模式。
那么当我们接到一个需求时该怎样思考呢?结合系统性思维,我把需求归纳成5步法则,采用总分总的思维模式。
需求5步法则:
1、业务目标
明确整个项目的业务目标 例:提升用户活跃度,抢占市场份额
2、需求目的
明确需求的来源和想达到的效果 例:通过手Qbanner投放,提升直播预约转化率
3、需求分析
明确需求的合理性和价值 例:这个需求对业务目标的提升有没帮助?banner整体要传达的重点和调性是什么?文案和活动内容是否匹配?是否有误导用户的行为?
4、设计执行
保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例:有无基础控件?banner的设计规范是?
5、设计验证
回顾目标,沉淀经验总结 例:是否有达到需求目的?数据结果怎么样?
系统性设计思维要求我们,不管需求是来自用户还是来自老板,要时刻保持清晰的主线。
在需求开始之前,一定要围绕整体的业务目标,跳出需求本身(表面现象),剖析需求的缘由(本质问题)。
在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这个项目的owner,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在需求完成后,不管是通过调研还是数据,都要建立一套回流系统,验证需求的效果,不能做甩手掌柜或者是单纯的执行者。
好了,说完工作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聊点轻松的。
二、生活中如何构建自己的结构化知识体系?
现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多数人来什么收什么,浩瀚的信息掌握着主动权。当你看过一则碎片信息,由于你没有知识结构,所以很快你就忘记了。哪怕你知道那是很重要的信息,你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更不知道如何举一反三的生产出新的知识。这就是传统的海绵式思维方式。
那么什么是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呢?
海绵式思维:强调信息接收-被动的接受信息而不假思考。就像海绵一样,来什么信息就接收什么信息,对于好水坏水并不加以区分。吸到饱为止。
淘金式思维:强调思维互动-主动的分辨和提取有用的信息。是以目的为主题,今天我要的是金子,那么我就全神贯注的找金子。个人觉得和构建自己的结构化知识体系比较像。先确定自己想要学习和研究的方向,然后从基础知识到专业知识,逐步向上发展。
其中淘金式思维还有两种特性:
1、扩散性-打破砂锅问到底
表象-追问-见解-沉淀
当我们看到一则信息的时候,我们要去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沉淀自己的想法。
比如当我看到一条新闻时,《范冰冰在高校宣传新电影被逼离场:不离开就断电》,如果我运用海绵式思维,可能看完就没了,事后也不会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如果我运用淘金式思维,我会去思考:范冰冰被逼离场,是因为担心安保问题吗?为什么校方会威胁她,是为了炒作吗?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炒作?噢,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宣传新电影,制片方拿高校和明星作为舆论的噱头,成功的夺得了用户的关注,不得不说真是高明。
以上这些只是抛砖引玉,主要讲的是思维训练的方法,结论纯属个人YY,真相只有当事人知道。
2、目的性-我要的我现在就要
目标-资料-分析-沉淀
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结构化知识体系的前提是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比如我最近要研究一个课题:如何通过设计提升用户的活跃度?那么我接下来就要找不同的资料案例去分析思考,并最后沉淀自己的观点。
由此可见,淘金式思维和海绵式思维最大的不同点是,淘金式思维的两种特性最后都会沉淀自己的观点,这里不单单停留在思考上面,更多的是通过总结把知识化为己有。
这里不讨谈两种思维方式的优劣,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采用淘金式思维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度,让自己竖向发展。采用海绵式思维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横向发展;因此,建议两种思维“二八法则”,平时生活中除了80%海绵式思维外,还要有20%的淘金式思维,这样才能慢慢的发展成T字形人才,甚至倒三角人才。
每个角色容易陷入自己的工作片区,而忽略对整个项目进度的把握。系统性设计思维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并不是你看了一篇文章后就能够学会的。它要求我们时刻要把“全局观”“整体性”“一致性”放在第一位。我们看过那么多设计流程、思维方式、实战操作、各种原则和经验教训,目的是为了将来碰到的时候,就不会……以同样姿势再踩一次坑。但很多时候,理想化的过程只会描述路的样子,而没告诉你这路上有多少坑。
哈佛案例教学法精髓,采用金字塔的模型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概括起来核心的路径就是:
聆听-吸收-传播
单单停留在听的层次上,你是属于被动学习的,吸收率只有5%左右,想要把别人的经验化为己有,那就多尝试一下,实作演练或者转教他人吧。这也是很多人会去做设计总结和设计分享的原因,因为你的每一次分享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