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林奕含,便是在新闻里知道了她的书,与她的离世。有人说,在中国,性教育话题是敏感的,是人人提及变脸色的。但是中国的性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性侵未成年案不能改变,最可怕的是我们连真正的案发率都不知道。因为耻辱和舆论让更多遭遇性侵的女孩不能发声,让环境给受害人留下更深的伤害。这些事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很远吗?并不是,在我的周围不只一位受害者在儿时遭遇过猥亵。但是这种记忆是在长大之后才越来越清晰的。很多人感觉奇怪为什么很久之前的事情,长大之后才越来越清晰,因为性认知是在人们长大之后才慢慢确立的。
文学是解脱人的一种方式吗,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成为了一位作家,我是不是能更加准确地描述我的灵魂,我的向往,和我内心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但是我现在更加庆幸我没有深入学习文学。因为天生敏感的人虽然有文学天赋,却容易更加深陷其中迷失自我,如房思琪一样,视文学为灵魂的人,往往却在文学中更加受伤。文学从来都不是解脱人的方式。这五千年浩浩汤汤的,细腻的,甚至绝美的诗,情诗,爱国诗。哪一个不是历经痛苦。“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我第一眼时便体会到诗人的痛苦,这种痛苦是诗人在细腻斟酌以后,把自己敏感的内心撕开来,一次次地嚼嚼才能写出这种,穿越几千年仍然能使人一眼便知道他有多苦的诗句。我相信林奕含的那句话,当你在书中感觉到痛苦的时候,那都是真的。
林奕含知道奈波爾他虐打他妻子的時候,心中有多麼地痛苦。因为奈波尔是一位文学家,因为他能写出令全世界动容的句子,但是他的这些句子的灵感却来自一些偷情的经历,他一面认为性是恶心的,一面又需要快感带给他灵感,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事情。所以她说,她恍然覺得不是學文學的人,而是文學辜負了她們。她细腻的心献给了文学,但是文学也是为人性服务的产物。那里纸上美好,背后也有阴暗,因为这些是人性。是人生来能感受到痛苦,能感受到快乐,能“识百味”,但是唯独有痛苦能让文学熠熠生辉,因为痛苦带给人的震撼是巨大的,不可磨灭的。
所以年轻的女性不要学张爱玲,不要做一个太剔透太细腻的人。所以,我们要尊重的是林奕含的心,她献出了一颗及其细腻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