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通用的阳历),新历法推行过程中,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仍沿袭旧历,拒绝更新。主张改革的人在四月一日这天给顽固派赠送假礼物,邀请人们参加假庆祝会,并把这些受愚弄的人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之鱼”。以后,人们在这天互相愚弄,逐渐便成为法国流行的一种风俗,在十八世纪流传到英国,后来又被英国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自从2003年4月1日,张国荣的终生一跳,华人的世界里,季节在轮回,风继续在吹,每年的今日,却因为他的散落四周,而让我们念念不忘。在我的眼里,西方的愚人节在华人世界里已然成为“张国荣日”(或者称“哥哥日”更为亲切)。虽然,敬畏舞台的他已经走了很久,每年的此时都是不断剧增的粉丝们不约而同的刷屏纪念日,他依然在依然喧嚣的世间鲜活着。获得这样的殊荣者,不老的传奇,独一无二。记得2000年偶然在上海,和先生连看了两场他的演唱会,也是至今令我唯一记忆深刻并兴奋过的演唱会。当然,也因为看过而一直在庆幸。
在纪念和缅怀“哥哥”的同时,我其实也在纪念舔舐反刍我的情怀,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性特殊记忆,籍着今日也纪念一下那段尘封已久的往日往事。
我们这代即将奔向中年的人经历过台湾和香港文学、经济与娱乐文化鼎盛时期,虽说,当时国内依然是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恰好因为生活在沿海开放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得益于解除了思想的禁锢和文化的封闭,我们不因为物质的匮乏而导致了精神的贫瘠。台湾和香港的文学思潮文艺情怀如涓涓清泉滋润我们的青春年华。80年代港式的武侠片、港式的都市爱情文艺片、粤语流行歌曲、港式的综艺节目、武侠或都市电视连续剧;台湾的校园歌曲、华语流行音乐、台式综艺节目、电视连续剧......我们除了看电影电视还学唱流行歌曲还用精美的软皮抄抄写歌词贴上喜欢的歌星和影星的照片,然后在志同道合的同学之间交换传阅。有一年在台湾旅行时,布满星星的夜晚,唱起校园歌曲,让台湾老友差异不已,因为比他懂的还多。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应该是想感同身受并抒发一下那份情感。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能够经历到这些,才孕育了我们这代人的特色情感,培育出了与众不同的情怀。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可以有精神的享受、可以有过慢生活、可以有过纯正的绿色食品打好基础;那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时代,一个阳光的青春年华,一个有价值观有特色美学的时期。这是一代人的庆幸,也是一代人的经典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