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452天。2021.05.20
今天上午进行了两场约练,都是观察员。角色相同,感受、思考不同。
第一场观察员,感觉自己有严重的预设在。来访者的陈述中有几个“关键字”(我听到重复在说),以及有几处情绪波动较大,给我的感受是来访者可能想要的是A,实际上,在讨论环节,来访者老师否定了。后来,我在反思,是什么让我会在听到来访者老师的“生命故事”后,会有如此强烈但却被来访者老师否定的感受呢?如果这场约练我作为咨询师,会不会有如此想法和感受?如果有我要如何去确认呢?是在来访者聊了许多之后问她:“如果把刚才说的这些概述一下,会是什么?”还是抓住陈述中重复出现的字、词问是接下来想聊这块儿吗?
后来,我又想,也许来访者老师就是想说说而已——在这个安全、放松、尊重、接纳、稳定的环境氛围中自由的开放地说,在说的过程中就好“冒出”一些新的思考、想法,看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再说SFBT相信每个人都是自身问题的专家!每个人都带着解决之道而来!何况来访者老师也是学习SFBT的老师。所以,不论是那个角色,用心地倾听,耐心地陪伴,慢慢的等待,适时的澄清、具体化,或许就足矣!如果有预设,那只能说明自己的容器不够大;有想法和感受,也只能说明自己被卷入,需要看看是什么碰触了那根“弦”——价值观、认知、行为模式等。
第二场观察员,最大的收获是“殊途同归”。有时候觉得“绕”了,殊不知“绕”有“绕”的价值,可以让来访者看到真正想要的、在乎的是什么。“绕”或许是前期必要的铺垫,即使有时候咨询师的感觉很对,那也只是咨询师的感觉,如果没有了铺垫或聊透,或许来访者还不能水到渠成都思考、觉察、悟出一些东西。其次,来访者是自身问题的专家,只要在一个安全、放松、尊重、信任、稳定的环境氛围中,来访者就能找到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