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看到这首诗。
很久以前,不知何地,曾经读过这首诗。翠绿灌木丛围成的花园,空无一人,浇水管朝着蔚蓝的天空,喷色银色的水线,湿漉漉的草地上,光影斑驳,——这样的情景,如同一帧定格的电影镜头,和纷繁的记忆碎片参杂一起。
当有契合的意境出现,那些诗句就影影绰绰,在景物之间躲藏。无论如何努力,文字的部分竟记不起半句,但那细细喷射的水柱,和潺潺水声却清晰可见,可闻。
所以,再次读到这首诗,恍如重逢,又似有某种默契的约定,其中的感动刹那充盈于胸。
诗中,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喟叹,相对于人来说,大自然的景物、人造之物都更为长久和稳固。而人有生老病死,曾经相依的亲人,已生死两茫茫,也有情深缘浅,彼时与你执手之人,却劳燕双飞。
但总有些物件,提醒你们共同走过的时刻。那些不变的、静止的东西,让我们纷乱多变的情绪、骚动不安的心,平息下来,让匆匆前行的脚步,驻足停留,把一段凝固的回忆涌上我们的心头,无论是忧伤、残忍,还是快乐,都是美好的。不然,你为什么会战栗,为什么会感动?
某次回家乡,在一个熟悉的丁字路口,我徘徊良久,想起从小到大,每一次经过的情景。想起母亲从这里,送我坐上长途汽车,第一次到一个遥远陌生的城市。从此,我越走越远,走出了她的视线,走出了她的生命。路口的杨树好像一直都那么高大,摇摇欲坠的叶子,哗哗地在风中吟唱,从那时到现在。
也想起那个有着温暖的笑容,穿着白衬衫的少年,我们骑着自行车,我们在路口平静而又羞涩的分手,我们都没有想到此时一别,竟然山海永隔,再相见亦是鬓染尘霜。路边的车辙蜿蜒明灭,哪一条是我们留下的,哪一条见证过青涩的青春。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水声潺潺的青草地,等待着用这样一些诗句唤醒,其中的人与事,可以缺席,但美好从不曾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