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在两年前的夏天,被她的继父玷污了。小陶当时疯了一样冲出家门,见着车,就往上撞。
幸亏,在民警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活了下来,但一直郁郁寡欢。蒙在鼓里的母亲,发现她越来越不正常了,不是躲着她的继父,就是口出秽语。
经过一系列检查之后,医生告诉她的母亲:小陶得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比一般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更为严重,恢复起来比较困难。
那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腾讯医典里这样说: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一类精神障碍。
创伤性家庭是普遍存在的。如果当事人和其家庭能够意识到问题,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慢慢地用心去疗愈,许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不原谅也没关系》是美国作家皮特·沃克的一本心理著作,被人们称为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症自我疗愈圣经。他是一名严重的创伤应激障碍患者( CPTSD),经历了漫长而渐进的疗愈之旅。在逐渐地自我摸索和心理探索当中,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症成了他最擅长治疗的领域之一。
( CPTSD)最常见最棘手的5个主要症状是情绪闪回、毒性羞耻感、自我遗弃、恶性内在判断(内在批判者),或者社交焦虑。
情绪闪回是一种突然发生且通常持续时间较长的退行。幸存者会退行至童年遭受虐待或遗弃时所产生的强烈的情绪状态。它就像一部真实的暴力电影,让人产生强烈的恐惧、羞耻、疏离、愤怒、甚至有自杀意念。
毒性羞耻感能够在顷刻间摧毁人的自尊。如果发展成为极度痛苦的自我疏离,会让人陷入混杂的被遗弃感,仿佛身处在全世界被抛弃的绝望中。尤其是恶性内在判断,让人习惯自毁,并且引发严重的社交与生存焦虑。
人类在面临危险时,与生俱来的会产生本能反应。作者准确的描述为:战、逃、僵、讨好反应,合称为4F反应,他们会分别发展成根深蒂固的防御模式,包括自恋型(战反应)、强迫型(逃反应)、解离型(僵反应)、或者依赖型(讨好反应)。
有些儿童单纯受伤之后,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是幸运的。但有些儿童,因为原生家庭的种种无明,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反复地受伤。如果你只是简单的去劝他们原谅,无疑会给他们带来更大地创伤。有些事情是原谅不了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我一个也不原谅。
亲爱的,不原谅也没关系。你是受过伤,但你可以不必再痛,从伤口处长出翅膀,成为更好的自己。可现实没有鸡汤这么美好,有的人会反反复复地出现创伤应激障碍,精神上的痛苦无法言表,甚至有的人脑部结构因此发生变化。
小玫在她的前男友与别人结婚的那一天,在他家的门口哭了一天。很多人无法看见她内心的创伤,把她当成了疯子。她的家庭对她的各种做法也不理解。里里外外的压力,让她成宿成宿地睡不着觉。越是睡不着觉,她越是胡思乱想,最后真的疯了。事情发展到后来,她的父母悔不当初,整天以泪洗面。
类似的悲剧还有很多,读完这本书,我的感慨万千:如果患者们能早日读到这么好的书,也许很多事情的结局就会改变。有些幸存者,可以寻找足够好的关系型帮助,来赢得足够康复的状态。但是要充分的保持觉醒,不能完全依赖他人,要恢复真实做自己的能力。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救世主只有自己,别人只能起引导或辅助作用。很多人造成的心理障碍源主要就是因为“关系”。在没有能力处理好各种关系之前,我们要学会无条件的做自己,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作者提出了一个的关系型疗愈的关键:即再抚育,它需要幸存者平衡地做自己的母亲(自我母育)和自己的父亲(自我父育)。
我们的父母即使很爱很爱我们,但不能完完全全地体会到我们的真实需求。哪怕是“为你好”,也很容易造成我们的创伤,使我们的痛苦更隐秘,更漫长,更复杂。当我们致力于重新做自己的父母时,自我同情和自我保护就会协同共生,就会按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去进行疗愈。
自我母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内心建立一种“我们可爱,却值得被爱”的深刻感受。还有一个基本原则:获得无条件的爱,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的内在小孩是充满灵性和能量的。当你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对话时,一定要充满爱和包容。
自我父育旨在建立自信,并培养为自己说话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时光机营救行动”来模拟自己受伤的过程,然后让“成人自我”提供保护从而感到足够的安全,并且释放出与生俱来的活力、好奇心和自发性。
最好的再抚育是一种平衡的动态活动,它讲求平衡他人在抚育和自我抚育这两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幸存者可以通过阅读、求助、讲述等方式去接受他人的再抚育。这个世界上充满各种各样的能量,有些人就是来帮助你疗愈自己的。但我们要去接受“疗愈永远不会彻底完成”这回事儿,要学会在康复的迹象中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钥匙,在求生——茁壮这一循环往复上下功夫。
作者在第二大章讲了疗愈的细节,里面有很多细节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特别是4F反应模式的相互搭配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去灵活运用它。有些东西你看着很简单,但实际用起来却很难,尤其是对于一些心理障碍患者来说,在别人那里根本不是事儿,但确确实实把他难为得不行。
特别是情绪闪回,让人无从招架。作者真正经历过( CPTSD),知道他带给人们的危害有多大,一直在寻找方法。幸好,他找到了13个实用步骤,很多人把它贴在床头,照着去做,在疗愈中慢慢找回了健康的自己。
1.告诉自己:“我正在经历闪回。”
2.提醒自己:“虽然感到害怕,但我身边没有危险此时此刻,我很安全。”
3.你需要并且有权利设定界限。
4.安慰你的内在小孩。
5.破除“闪回无休止”的观念。
6.提醒自己现在已经拥有了成年人的身体。
7.慢慢回到身体里。
8.抵制内在批判者极端化、灾难化的思维。
9.允许自己哀悼。
10.培养安全的关系并寻求支持。
11.学会识别触发闪回的诱因。
12.弄清闪回的根源。
13.对缓慢的康复过程要有耐心。
《不原谅也没关系》是全球数10万读者推崇的心理疗愈经典,它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焦虑与压力缓解方案,值得我们反复研读。
我读了两遍,发觉自己的内在小孩在慢慢长大,更能体会出CPTSD患者的煎熬,觉得自己非常有必要把这本书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