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破壁人Jack
一、智能时代来临
2016年似乎是人工智能突然爆发的一年,这一年,AI技术取得的突破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不管是资本市场的火热投资,还是现实中的一些比赛,似乎都在表明人工智能确实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阿法狗4:1大胜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再到前段时间阿法狗的升级版Master再次挑战世界各大围棋高手并占据榜首。
就在前不久,在医生束手无策的前提下,IBM的人工智能“沃森”在学习了海量医学论文,十分钟内判断出一名女性病人患了罕见的白血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上这些案例都在表明人工智能时代真的已经到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会有大量的低端劳动力会被替代。如何才能不被人工智能轻易取代,这才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科幻世界的人工智能
有一部美剧《疑犯追踪》讲述的是一个曾经为美国政府工作的天才工程师芬奇和他的合伙人里瑟如何在强大机器的预测帮助下拯救那些即将遇到危险的人。
芬奇曾经为政府制造了强大的人工智能——The Machine,机器可以检测网络上所有的信息,通过大量的数据监测和推理,会在一个人即将遇到危险时给出他的社保号码。
剧中的机器就像是一个具有了人类意识的孩子,会思考,还拥有了情感意识,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真的会出现剧中的机器,后果真的不敢想象。
有一部科幻电影《Her》中有一个机械姬,一名测试机器人的工程师经过和她的对话,慢慢发现机器人拥有了人的情感和意识,慢慢地这个工程师爱上了他测试的那个机械姬,最后她杀害了制造她的工程师并逃了出去。
对于人工智能究竟是否具有人的意识,在科学领域暂时提出的最佳方法是“图灵测试”,但是这项测试只能测试一些社会常规。
图灵测试(Turing Test):让测试者同时和计算机以及另一个人进行沟通,而测试者不知道哪一个是计算机,哪一个是真人。测试者可以向计算机和真人提任意问题,包括对话、做游戏、辩论,甚至是调情,而且时间长短不限,然后判断哪一个是计算机,哪一个是真人。
三、智能时代的忧虑
无非人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究竟最后的人工智能发展会不会真的像科幻电影里那些机器一样,拥有了人类的意识和情感,最终威胁到人类的地位和安全。
当然,为了防止那种情况出现,人们也在积极制定一些人工智能道德规则来防止上述事件的发生,来杜绝有朝一日机器人会威胁到人类。
每一项技术诞生的背后肯定会有有利的一面也会有不利的一面。例如核能用到善的一面就是可以核能来发电,用到不善的一面就是制造大规模的核武器来捍卫国家的切身利益。
其实人工智能也是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帮助人类,就像开始提到的人工智能“沃森”通过学习帮助人类找到治疗确诊疾病并提出相关的治疗方案。
用不好的话产生的害处让人想起来都会感到惊悚,如果真的有一天科幻电影中的剧情成为现实,人类就等于为自己挖了一个灭绝的坑。
大开脑洞的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机器人骑在了人类的头上作威作福,人类成为机器的奴隶,也许人类就可以体会一下那些被人类随意宰杀和蹂躏的动物的感觉了。
最近几期的《最强大脑》中人机大战,百度机器人小度和最强大脑实力选手进行的比拼,可见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巨大突破。尤其是在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方面百度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未能获得那张互联网船票,但是我相信人工智能时代,百度一定会是赢家,因为百度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优秀算法工程师。而发展人工智能,培养机器学习需要的就是大量数据。
曾经有人采访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时,问道谷歌最宝贵的资产是什么?答曰:数据。阿法狗和沃森的深度学习,其实就是针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处理。
著名大数据专家涂子沛先生曾经说过:“数据是土壤”。而“人工智能”这颗种子只有在大数据这片土壤之上才可以茁壮成长。
缺少了数据对于人工智能的喂养,也不可能成长起来。所以说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于大公司的海量数据,也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人工智能的进入门槛很高,资金、技术、人才等一些列都是门槛,所以小公司成长起来的机会会很小。
四、我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在最新一期的《奇葩大会》最后李开复老师做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分享,分享中提到未来十年内会有50%的工作者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例如股票交易员、助理、秘书以及一些理工科的职位和一些从事重复性劳动的人。
而在提到哪些工作不容易被替代时,例如艺术、文学、美学等涉及到创意领域不容易替代,当然也包括一些编剧、游戏等文娱产业则不容易被替代。
而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为了解放人类,提高人类的幸福感。
智能时代已来,放下你的恐惧,放开视野,努力提升你的专业度,努力做那批不容易被替代的人吧!
END
终身学习实践者
认知升级、拉马克主义践行者
一个喜爱阅读,乐于分享,混迹于互联网圈
游走在认知世界的探寻者
这里是破壁人Jack的认知空间
在这里,我们一起进行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