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八年级第四单元时设计了群文阅读,就是每篇文章学习时都拓展了一篇类似的文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更深层地感悟情感。教学时我设计成了几个板块。
镜头一:赞颂生命
教学严文井《永久的生命》,为学生拓展了一篇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
这两篇文章主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永恒和生命的奇迹”,以此热爱生命。
理解“生命的永恒”,从文中找能表现“生命的永恒”的句子。
“地面上的小草,
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
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
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
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
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
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
在春天,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
它们跳跳蹦蹦,
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永远的小牛犊,
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这段文字,像诗歌一样优美,语言精致,情感热烈,在描述之中点示了美好的哲理:生命现象是永恒的。作者笔下重点描述了“小草”和“小牛犊”,并将它们置于“春天”的背景之中。“小草”和“小牛犊”都是“物象”,但又都寄寓着作者的赞美之情。小草鲜活,春风吹又生,欣欣向荣;小牛犊健美,阳光下成长,活力四射。于是作者赞叹小草“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赞美“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它们一个是植物的代表,一个是动物的象征,共同传达出作者对生命的赞叹之情。
让学生从《地下森林的断想》的文章中找出生命奇迹的句子:
如“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
“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荣光。”
这几小段文字,文字优美,情感强烈,在描写中蕴含着一种对生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作者重点描述了“小苗和柞木”,它们不惧严寒,不惧黑暗,向上生长,那种执着,那种坚定,那种对生的渴望让人为之动容。作者对植物的描写其实要表达出的是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学以致用:同学们,生命是珍贵的,也是高贵的,拿起我们的笔,写下一段歌颂生命的文字,可以仿照这两篇文章写植物、动物,也可以自己写人。
镜头二:歌颂亲情
学习文章朱自清的《背影》联读李娟的《父亲的白发不是老》。
品读细节描写,感受父子亲情。
《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作者用外貌描写,写出了父亲衣着朴素,“黑色与深青色”也写出了父亲心情的沉重。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翻越月台的不易。描写的文字简洁质朴,反复品读,简洁质朴的文字却蕴含着深深的忧伤与父爱。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
“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作者用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关爱,“我”的调皮、可爱,这是一幅充满浓浓亲情的美好画面。场面描写,从大脚印和小脚印也表现出了亲情。
学以致用:同学们,你们和父母之间一定有很多故事,有过争吵,有过欢笑,有过流泪……仿照这两篇文章,写一个小片断即可。
第三镜头:讴歌精神
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拓展的文章是宗璞的《木槿花》。
让学生读《白杨礼赞》和《木槿花》,划出描写白杨树和木槿花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出它们的精神。
这两篇文章都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茅盾用白杨树象征西北的抗日军民,宗璞用木槿花写自己的人生遭遇。一个赞颂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精神,一个指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不让悲痛长压在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
学以致用:用上象征的手法,描写一种植物。
我对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了解得还浅显,这是初步的实践。希望自己在实践中慢慢地全面了解群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