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现问题。问题意识是科研的动力,是科研精神的基石。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教师们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教师们积极思维,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意识体现个体思维品位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一般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毋需发现,难以发现的问题往往蕴含在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发现问题是科研活动的起点,问题来源于教育改革、教育理论与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来源于教育实践第一线。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来看,学校科研是运用关于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因此,要认真捕捉实际问题,灵活开展问题研究。从教师科研来说,应立足微观问题,体现具体性、单一性、灵活性的特点;从学校科研来说,也可以寻找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阵地,反映学校教育改革、体现学校发展方向的问题。发现问题是任何教育科研的一项基本功,因为教育科学发展史一再证明,解决一个教育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育实践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可解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标志着教育的发展进步。
2、研究课题。有了问题就可以进行课题选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归类整理,再分析其重要性、必要性、时效性等特点,确定其研究意义和价值,可以广泛听取意见,从中选取价值明显且适合自身研究水平与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这一步骤之间往往经历资料寻疑、现状分析、调查论证、选题立项等一般过程,然后确立课题进行方案制订,方案内容又包括实验题目、提出假说、实验目的与操作定义、指导思想与原则、实验方法和主要措施、结题时间与方式、组织分工(个人研究除外)等。课题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校本的课题,一类是上级立项的课题。所谓校本课题就是教师对本职工作的问题研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大量问题或在教育教学中对某一方面需要改革进行的专题研究与实验。从学校的操作情况看,校本课题一般分为二个方面,一方面由教师自选,教师选择相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需要解决和最感兴趣的问题向教科室提出专题研究申请,填写校本课题立项申报表;另一方面由学校招标,通过学校行政在管理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寻找正需要揭示并解决的一些共性问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向教师招标。校本课题研究由校教科室专门负责,它是一种“短平快”研究,体现内容广、形式活、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是实施行动研究最贴切的形式。而上级立项课题一是来源于具有较高质量的校本单项课题,二是根据学校需求确定的具有学校意识的综合课题,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立项后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一般教育科研资料均有阐述和介绍,值得提倡的是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是一种回溯研究,是在取得一定经验之后进行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在追因中揭示经验的实质。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在研究工作中加以反思和调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为实践的本身改善而展开的研究。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和在行动中研究,相对来说,行动研究更具普通意义和操作价值。案例研究法指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的研究,它有助于记录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的行为,发现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加强经验之间的交流和发现自身的不足。案例记录着人的生命运行的轨迹。研究课题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更注重合作研究。因为有了合作才能开阔视野,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提炼主题。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表现形式有经验总结、资料汇编、论文报告及专著等,最常见的是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两种。它需要将科研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与结果加以提炼,用比较精炼的语言加以表述。这是一次“理论—经验—实践”之间的整合概括,具有目标指向和过程生成的特点,是教师们不断学习积极思考努力创新的一次成果展示。最大的收获是通过课题研究促成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育水平,催生其研究能力。精心提炼主题,一要一致,要努力使报告与论文的主题与研究之初确定的主题基本一致;二要集中,避免因思考不周密,注意力分散而导致观点不成熟,材料不充分;三要深刻,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研文化的构建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整合和提升科研成果并进一步指导教育实践,在探索中进行反思与升华,在应用中得以发生与延续,借助科研课题的研究干预学校的实质性变革和可持续性发展,建立以促进自身变革为特质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