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生活中都会有一到两本书是影响其一生的,有的人也许有更多的书。
我常常会想起戴舫的《牛皮303》,有时想,如果大表哥留学美国是在现实中给了我影响,那么戴舫的《牛皮303》就是在思想上和求学道路上给了我全面的指引的一本书。
尽管我离开祖国是在读了这篇小说之后的很多年,但是这篇小说中的信息,知识量,以及思想所达到的境界和高度,在我看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我个人认为,再也没有哪一篇小说,可以在思想上达到这样的深度,同时,在知识面上涵盖得如此之广,而且不局限在汉语文字之中,中西通吃。
更为奇妙的是,它还涵盖了心理学,更确切地说是行为学。
深度解读这篇小说之后,能看到听到人们话语背后的思想和行为目的。小说中的行为学的分析,几乎就是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以至于我从来没有把它当作小说来读,而是把它当作是一个纪实文学。
戴舫是上海人,据说祖籍江西,我猜测他应该是高干子弟。本科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在复旦,后赴美密西根大学就读,获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目前在美国做客座教授。
他曾专注黑格尔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后对小说创作产生浓厚兴趣,在繁忙的教学之余,用中、英文写出不少小说。著有《挑战》《牛皮303》《哥伦比亚河谷》《夜幕降临曼哈顿》《猎熊之什》等长中短篇小说。现旅居美国纽约, 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古典与东方研究系终身教授,比较文化学者,著名旅美作家。
关于戴舫和他的《牛皮303》,我其实有很多话要说,可是看过这篇小说的简友很少。
作为小说,它的确过于深刻了,思想等次非常之高。
我常常想在小说中找出作者的影子,也许他是田和平?他是刘哲?也许他把自己一分为二了?
为何说,戴舫和他的《牛皮303》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那是因为他几乎站在了新中国知识分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戴舫本人是插过队经受过生活的锤炼,又在恢复高考之后考入大学,读研,公派留学。
在他之前的大学生,思想单纯,不会有他们那代人的反思和疑问,也没有能力做出分析和决断;在他们之后的学生,没有经过上山下乡运动的锻炼,在“象牙塔”里完成了知识积累和意识形态的行成,所以,都达不到他们那一代的思想高度。
戴舫和他的《牛皮303》我以为会拍成电视剧,但是全网搜了一下,完全没有。这样好的题材,却没有能够拍成电视剧,很可惜。
为了介绍他的作品,我把《牛皮303》又看了一遍,几十年后,追逐着前辈留学生们的足迹,安静下来后,再读此文,仍旧感慨它的思想意识的超前,信息的丰富,以及对人性、心理的描述之细腻。
戴舫是学习中文的,却对政治、经济有着深刻的思辨力和责任感,同时还学贯中西,这样的广度和深度,只有他们那一代人有,因为他们用了整整十年来思考、感悟和继续学习,如今的社会,没有这样的环境,所以,现在的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牛皮303》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