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好几条关于父母和孩子的新闻刷屏了。
第一条:1月15号,陕西安康姐弟三人独自留在家里,因为寒冷便烧煤取暖,结果3个孩子均一氧化碳中毒,不幸殒命。主要原因:1.父母单独将孩子留在家中;2.孩子没有安全意识,因为其中大女儿已经17岁了。
第二条:1月16号,一对美国华裔父母失手杀死自己年仅5岁的女儿。要原因:母亲对孩子有暴力行为,罪不可赦。
第三条:1月16号,一对7岁双胞胎姐妹被保安性侵,据说其中一个孩子向老师求助,却遭到了拒接。主要原因:1.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没有负责到位;2.父母都出外打工,没有在孩子身边。
第四条:1月18号,3岁的幼童独自在家睡觉,醒来爬上阳台,并掉到3楼破雨棚上,好心的邻居和素未谋面的好心路人以倒挂金钩的形式将孩子一把捞回。非常幸运,孩子毫发未伤。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主要原因:父母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
第五条:1月19号,一个18岁的加拿大女留学生偷偷转走了父亲准备的留学费用300万,并且没有去学校报到,而是拿着这笔钱和男友吃喝玩乐挥霍去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人认为是女儿是黑棉袄;父亲教育的看钱不严以及教育失败。
除了第四条新闻还算是欣慰,不得不说,其他每条新闻都让人不胜唏嘘啊。
看完这些新闻,我自己提出了两个问题。
1.父母究竟要为孩子负责多少?怎样养育孩子才不会被人说“子不教父之过”?
2.孩子又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多少?怎样面对不靠谱、不合格的父母?
一、第一个问题:父母究竟要为孩子负责多少?为孩子负责多少,操心多少才不会被人说“子不教父之过”?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
观点一:很多人反对这句话,认为这句话是“精英论”、阶层分级的一种体现,认为这句话的实践最后会演变成“只有上层阶级的人有生育孩子的权利”这样的观点,是剥夺人类生育权的一种表现。
但相反的,也有许多人赞成这句话,包括我自己。
观点二:人生确实有很多事情是意外地、或者水到渠成的,并无法完全人为地控制或者计划的,怀孕生孩子就是其中的一种,但生孩子并不等于生育权。生育权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应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生孩子的权利;第二才是养孩子的权利,法律上又名“监护权”。
我认为伊坂幸太郎这句话的本意并不在于说明生孩子需要怎样的资质,而在于说明养育孩子需要一定的资质,换句话讲,想要养育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至少需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和意识,并且对孩子要进行足够的家庭教育。
我认为对孩子至少需要以下几种责任:
1.养育孩子的责任
2.至少为孩子提供基本的义务教育
3.保护幼年孩子不受伤害的责任,(不能将幼年孩子单独留在家是一种常识,甚至很多国家都已经将此条例立法了)
说白了就是要给予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家。
而家庭教育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种教育:
1.基本的道德法律教育(哪些是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碰不得;并且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2.安全教育(基本的安全知识、道德知识)
3.性教育(事实上,这是中国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都缺失的教育模块)
以上全部都是父母应该要对未成年孩子负的责任(成年了在法律上应该就不算是孩子了吧?)
二、第二个问题:孩子又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多少?怎样面对不靠谱、不合格的父母?
我认为一个孩子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多少,取决于孩子的年龄。
父母对孩子养育的权利属于“天赋人权”(原谅我找不到更好的词)以及应尽的义务,从法律上来讲,只有发生一些比较严重的情况,由相关人或者部门申请,法律才会剥夺父母对孩子的监护权。
但是监护权和抚养义务并不是永久的,父母对孩子的监护以及抚养基本都止于18岁(说的是法律条件、继续上大学除外、现实中很多人也还在啃老),即孩子成年。中国的法定年龄是18岁,因为常识普遍认为,孩子成长到18岁,生理心理都已经发育完整,所以将其定为成年人的标准,也就是换句话来讲,18岁以下的孩子基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照顾自己。
第一,孩子还是幼年的时候(幼童,基本12岁以前吧),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也完全不懂这个世界,父母就应该为孩子负所有的责任;第二,而随着孩子年龄长大了,成长到青少年了,会依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想法去做一些父母无法完全预料和控制的事情,这个时候孩子就要开始为自己某些行为言语负责了;第三,孩子成年了,基本就要独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了,不能再任何事情都往父母上推了。
就像第五条新闻,女儿偷偷转走300万,微博上有不少的一小部分将矛头指向了父亲,“子不教父之过”成为最常出现的一个指责名词。
但我不这么认为,从微博内容上来看(当然,我也保留怀疑权利,毕竟现在好多社会新闻都出现过反转现象,暂时就事论事),父亲还是非常爱孩子的,应该也没有对孩子出现过家庭暴力等致命性伤害的行为。那位父亲的女儿已经长大成年了,在这过程中不仅受到父母的影响、也有老师、朋友、社会的影响,父亲虽然也有责,但她已经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人格,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面对不靠谱的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其他良师益友来代替父母教导自己;要不然呢就只能靠自己成长了。(无奈无奈,恶性循环)
我也见过很多父母不靠谱的(仅局限于不够关心孩子、或者有些真的是“蠢父母”等),但孩子就是成长地很出色,当然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受到了好的老师、好的朋友的影响,才能成长地这么好。
《欢乐颂》樊胜美,我觉着算是一个。她的父母重男轻女、兄嫂好吃懒做,全家都把她当做提款机对待,但是她一样出落得很出色,孝顺,事业也算有成。
不过,虽然我“扬言支持”,18岁以上的“孩子”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挣脱家庭不好的影响;但是我还是希望父母孩子之间还是要好好相处的;父母呢尽量做一对合格的父母,不要让孩子有家有业,双亲健在,总觉得无依无靠,漂泊如斯;孩子呢做一个合格的孩子,别让你的父母老无所依。
突然很有感触,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亲情应该是最容易触碰人内心的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