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建郡始于东汉,迄今近两千年。它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黄山脚下,山水秀丽,人杰地灵。历以商贾众多、文风兴盛而蜚声海内外。
徽商的发展繁荣了徽派文化,造就了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篆刻、建筑、徽雕等徽州文化。
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传统民间雕刻工艺,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装饰民居、祠堂、庙宇、园林,以及古式家具等。
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犷,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到了清朝,木雕工艺发展,有了圆雕和深浮雕,提倡镂空的效果,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木雕内容多为亭台楼榭,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彰显雕刻工匠高超的技艺才华。
雕刻多以"荷花、花瓶、百鹿"图为主,其寓意深刻:荷花图意味着"和为贵",教育后人清清白白做人做事;百鹿图意在祝愿祖祖辈辈延年益寿;花瓶图象征着世世代代平安的生活憧憬。
可见,古徽州人的文化礼仪蕴含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