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潘月俊老师主要介绍了学生问题行为的察觉、分析与应对。问题行为是指给我们带来问题的学生行为,问题行为固然会带给我们一些困扰,但是我们要学会关注学生对的方面。潘老师说到“你的世界,就是你注意到的世界”。仔细一想,这句话非常具有哲理性。举个例子,当大家走在路上时,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但是我们没有精力去关注每一个人,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注意去看的东西。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往往也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有很多需要爱的孩子往往会做出一些不讨人喜欢的行为去赢得教师的关注,所以我们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要有同理心,想想孩子做这种行为的感受是怎样的,是什么观点支撑他做出这样的行为,他期待获得什么,尝试去理解孩子。在询问孩子时,尽量少问“为什么你这么做”,多问“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做”,因为问“为什么”会让孩子有一种被责问的感觉,不利于与孩子的交流。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我们要从情感和习惯两个方面着手,不应只告诉孩子不能怎样,而要教孩子怎么去做,给孩子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带给孩子希望。在平时,我们要多与孩子交流学习以外的事情,因为如果和孩子交流学习的事情,他们会认为那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交流工作以外的事情孩子才能感受到关爱。
下午潘老师介绍了基于学生心理的课堂管理。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是勤奋感对自卑感,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孩子的心理发展主要受到了年龄、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潘老师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对现在的孩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基于学生心理的课堂变革要有心动、互动、触动和行动,我们可以根据价值推动的七因素(变化多、意想不到、挑战、竞赛、可帮助、证明有能力、可得到肯定)来进行课堂管理。潘老师说到最先运用价值推动的七因素原理的行业是网络游戏行业。网络游戏的设计是紧扣这七个因素的,所以人们能在玩游戏中提升自我价值,有继续玩下去的欲望。在课堂管理上,教师也可以紧扣这七个因素,提升孩子的价值感,点燃上进的火苗。潘老师还介绍了5种引导技术:先跟后带、正向启发、我向信息、聚焦改变、主动探询,这些引导技术都是非常适用于课堂管理的。在介绍主动探询这个引导技术时,潘老师介绍了七步问题法,我觉得非常适用。这七个问题分别是“发生了什么”“你的感觉如何”“你想要怎样”“那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至少想3个办法)”“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你决定怎么做”“你希望我做什么”,还可以追问一个问题“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主动探询的引导技术给我的启示是在处理问题行为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处理的方法,先关注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办法,教师负责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做法。最后,潘老师问我们想做一位怎样的老师,是专业能力强,令人钦佩的老师,还是有人格魅力,吸引人的老师,还是让学生惧怕的老师。我的回答是我想做一位温和而坚定的老师,致力于促进孩子的发展。
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我们要做随和而不随便,严格而不严厉的教师,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成长学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