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作业:自我批判
1.你宁愿要“对”?还是要自由?
2.很多人毫不留情的自我批评,就像那个塑料玩具播放录音带一样,不断重复地告诉自己“我是什么,我不是什么”。一旦经过审查,那些自我批判便会自动化解。
转念作业:潜在信念
1.“我不知道”是我最爱的处事心态。
2.潛在信念是架構你天堂和地獄概念的基本元素。它們不過顯示出:你認定只要能隨心所欲,自己就能改善現實生活;萬一你的恐懼成真,就會過著多麼惡劣的日子。一旦你發現跟隨自己多年的痛苦信念竟然都不是真的,而且根本毫無必要,那是,你會目睹它們全都應聲倒塌,那種解脫,何其美妙
3.潛在信念——“她應該使我快樂”
你曾經嫌棄過別人嗎?你那時能停止你的反感嗎?去感覺處在那種情境裡的你,你的反感是誰的事?
所以她的反感是誰的事?她應該停止她的反感?你因你認為她是你的“靈魂伴侶”?
你一旦教導他人,註定是沒指望的,因為你正在教自己還不知如何活出的東西。不是他人需要開竅,而是你需要。
小毛病或瑕疵,不過在等待一顆清明的心靈把它看透徹而已。它不會造成任何傷害,就像一片樹葉。但你的心思全集中在這裡,在一個瑕疵上,你編出它的故事,然後嫌惡自己。
生活中每件事的發生都不會有錯的。除非我們緊抓著未審查的故事不放,人間其實是天堂。
真相就是真相。我們就是“一切的本然”,跟著它流動,成為它。
她一出現,你就開始編那個故事,結果,你成了烈士。或是,她一出現,你編了另一個充滿感激而又快樂的故事。你是你故事裡的“果”。
4.潛在信念: 我必須做決定
當你成為真相的情人,就無須可以做各種決定。決定會在該出現時出現,故能自在地放下“何時、何地、如何”等期待。當無須做決定時,就沒有計劃中的未來。當你在心裡編出“我必須插一腳”的故事時,你不過是正執著於一個潛在信念卻渾然不覺。
想法都是自己浮現的。“不想”怎麼會是不負責任呢?你不是想它,就是不想它。想法只會出現或不出現。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那麼多年了,你仍認為你能掌控自己的念頭,你也能掌控風嗎?
坐著,站著,或躺著,人生不過如此。就算你賺到所有的錢,也擁有你所要的一切時,你還是此刻坐在這張椅子上的你。
因為你深信那個想法,所以你放不下。
決定是很容易的,只有你為決定所編的故事才顯得困難重重。
那個決定是如何做出來的呢?或許是它自己做出來的。所以“你必須做決定”那是真的嗎?或許事情只是順勢而為罷了,根本無須我們插手。
你只不過忘卻了你是自由的。審視一下,就會重返你的真相。那永遠是真實之境,正等著你認出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