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卿卿子衿
声明:本文观点系个人所有,不代表任何各方观点。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初识柳永约莫还是在高中时代,或许是高二也或许是高一吧,一晃已过去十年,读了越多越多关于他的词,有时觉得他是风华绝代的词中圣手,“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这分明有着李后主的悱恻缠绵,然后在八声甘州中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分明告诉我们柳永不仅可以玲珑碧玉也可以大开大合意境高远。
他作为宋代词文学史上最有影响里的人物,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这样一位词作大家竟没有在正史中留下半点痕迹,不免令后人为之叹息。
据唐圭璋先生的说法,柳永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即公元987年,此时宋太宗已从太祖赵匡胤手中接过执掌大宋的大权,关于宋朝皇帝的历史不在本文的论述之列此处略去不表。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子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先生。若论家世,柳永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柳宜原为南唐御史,宋灭南唐后刘宜入宋登进士第,官拜工部侍郎可谓仕途一片光明,这样一个科举及第崇尚儒学的家庭中,柳永受到了传统思想的熏陶,这也为后来他多次入仕不可得埋下了伏笔。
柳永之前,宋人少有作词者,即使作词也多为士大夫之流歌天下之太平,颂朝政之清流。虽有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人物,也是自成小派未得到大范围的传播,柳永是一个也是第一个将市井之人的生活情形融入到诗词创作中的人,宋时曾流传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见一斑。柳永以为诗词作家生于市井之中所作也应当取材于生活中,他的出现将宋词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后世的苏东坡、秦观等多受到耆卿词作的影响,李清照曾如是评价“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书香满卷,不妨一起随着柳七词感受这位的词作大家的绝世之才。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对于宋词,我总不喜欢去逐句的解释每一个字的含义,窃以为这样反而会失掉词的神韵,翻译时总难免会带入自己的主观理解从而可能曲解的作者本来的意思,宋词的优美之处恰巧是词藻重叠的美,可能单单的一个字读来仿佛如梗在喉,然而组合在一起之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妙处,这样便是词作大家的风采,比如“烟柳”,比如“市列珠玑”。最喜欢寻一个有阳光的早晨,手捧一本宋词,在满是绿草的花圃长椅上,轻颂那些让人哽咽、让人愁肠百结又让人如痴如醉的文字。“杨柳岸晓风残月”,“英英妙舞腰肢软”,“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可惜恁、好景良宵,未曾略展双眉开口。”,读到深处,发现原来这就是苦苦追思的宋词,那一笔一划,一词一句仿佛天生就是属于这个时代,这便是宋,一个文字绝美的时代。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少年成名,志得意满,年少的柳永满怀抱负来到汴京,遥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少年时期的词人难免有些傲气与浮夸,功名与我如浮云,这想来自是柳七先生的自嘲之言,在以入世为正统的思想的封建社会,谁能功名耳后抛,或许正是一时失言,才造就了宋代词坛的鼎盛,后世的唐伯虎想必也是如此吧。功名如浮云,怎比花间一壶酒,待得翠楼浅唱。
命运似乎竟有意造就这位宋词大家,“浅斟低唱”这也成了柳永一生的写照。柳永的这一句戏言竟惹得仁宗皇帝甚为介怀,柳永才情传播四方,待得它朝放榜之时,仁宗皇帝特意从榜上划掉柳永的名字,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仁宗皇帝的这一笔可谓是改变宋代词坛的重要一笔,若没有这一笔,可能宋词的发展又回呈现出另外一种景象,既然皇帝有命,那不妨就遵从圣命吧。自此柳永便以白衣卿相自居,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京城流浪生活。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不知何故刺激了仁宗皇帝的哪根神经,柳永从此似乎与仕途再无缘分。其实仔细想来,“浮名”二字有些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世人多以入世做官为人生之大事,实为光耀门庭之幸事,在柳永的口中竟也成了“浮名”这不免触动了以仁宗皇帝为首的封建阶级的主流思想,及至后来柳永登门去找当朝宰相晏殊希望可以在仕途上多有提携时最终也无功而返。
柳永的词多有轻薄朝廷之意,这无疑是在当时的封建士大夫所不容,这也间接的反映了他仕途失意的原因。晚清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曾将词分为三个境界,其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间词话中又有言道:“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若屯田之《八声甘州》格调千古,不能以常词论之。”,可见静安先生对柳词的评价是很高的,然而,人间词话中又曾言道“屯田轻薄子,只能道‘奶奶兰心蕙性’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等语固非欧公不能道也。”,可见,王国维先生一方面肯定柳七词的艺术成份很高,另一方面又多有贬谪,非欧阳修等诸公不能道实则不足道矣。
两同心
嫩脸修蛾,淡匀轻扫。
最爱学、宫体梳妆,偏能做、文人谈笑。
绮筵前、舞燕歌云,别有轻妙。
饮散玉炉烟袅。
洞房悄悄。
锦帐里、低语偏浓,银烛下、细看俱好。
那人人,昨夜分明,许伊偕老。
眼见功名无望,柳永似乎更加恣意的放纵生活,他的词也越来越多,或许落第之后的那段时间是柳永真正开始诗词创作,流落京城的生活是悲惨的,生活的来往奔波、艰难的流荡,似乎给了柳永更加惨痛、更加深刻的人生经历,也极大地丰富了他作品中内涵。他开始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似乎竟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的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结果。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
柳永极大地丰富了宋词长调,长调相比于小令更赋深情,小令往往短小精悍之言,然而在写景写意之时,难免不如长调,能够曲折婉转直达心声,这点可在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一篇中窥见一二。
集贤宾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被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近来云雨忽西东。诮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叫敛翠地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始终。
或许是上天垂怜,又或许是柳永的行为感动了仁宗,及至景佑元年,仁宗有感于“取人路狭,使孤寒栖迟”,柳永再一次参加进士考试终榜上有名,此时的柳永已经五十岁了,人言五十知天命,柳永被授睦州推官应该是个八品官吧。后官至屯田员外郎,后世常以柳屯田贯之。
纵观柳永的一生,多以“风流”二字为最重,柳永以“浅盏低唱”享名于世,又被人贻以“薄于操行”的口实,甚至于见罪与朝廷,蹉跎半生,终其一生,经历人生多浮沉,生平多不见经传,然而历史终不会忘记这位开创宋词一代画风的革新人物,他开创了慢词和长调的先河,第一次将市井之事融入到此作之中,他是柳三变。最后不妨一起来欣赏柳七的这首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