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陈斌Bain,坐标是浙江宁波。今天是参加五点半早起高效阅读第18天。
《幸福的勇气》-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今天学习“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系列2,这本书是勇气两部曲,看完让我受益匪浅,心里已经对“讨厌”和“幸福”有了自己的直观理解。
去爱的勇气,就是变得幸福的勇气。
一、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
行为方面的目标:
1、自立;
2、与社会和谐共处。
心理方面的目标:
1、“我有能力”的意识;
2、“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二、尊重:
尊重就是实事求是的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
尊重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尊重也是“鼓励”之根源;
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都是尊重;
尊重绝对不能强迫,需要有一份“同理心”并关心“他人兴趣”;
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勇气会传染,尊重也会。
“无法改变”的真正理由:
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并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人随时可以决定自我;
能带人到水边,但无法强迫其喝水,所以要踏出最初一步的是“你”。
原因在自己观点:
可恶的他人是把所有责任归咎于他人。
可怜的自己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拒绝成长。
三、为何要否定“赏罚”
人的问题行为背后的心里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来考虑:
1、称赞的要求;
驱动力在于表扬,没有表扬就不干好事或没人惩罚就干坏事;
2、引起关注;
得不到表扬也没关系,反正我要与众不同;
比起自己的存在被无视,被批评要好得多。
3、权利争斗;
不服从任何人;
反抗:企图通过挑战权威来炫耀自己的力量;
4、复仇;
向不爱我的人复仇,进行爱的复仇;
当发现这种爱的欲望达不到,就会转而寻求憎恶;
憎恶我吧,在憎恶感情中关注我。反复做对方讨厌的事;
自残或抑郁症也是一种,控诉我变成这样都是你的错;
5、证明无能;
结果失败,不如开始就认定做不到而放弃更加轻松;
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有多么无能;
四、以“暴力”为名的交流
都是去到了“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关注他们的“目的”,与他们一起思考“以后怎么做”;
他们最后选择的交流手段往往是暴力;
暴力始终是成本低、廉价的交流手段。
没有足够的勇气,你就无法幸福。
发怒与训斥同义
发怒是感情爆发;
发怒是使人和人之间变得疏远的感情;
不去执着于“无法改变的事情”,而是正视眼前的“可以改变的事情”;
练习: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五、自己的人生,可以由自己选择
人处于未成年状态是自己的责任;
为了让其处于自己的支配之下;
幸福的本质是“奉献精神”;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否定“通过表扬促进成长”
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评价,其目的是操纵;
顺从的目的知识为了获得表扬或不被批评;
六、协作原理
协作原理是横向关系,让所有的关系在尊重观点前提下尽心高质量协作;
我们人类在海通时代毫无例外地都抱着自卑感生活;
所有人的内心都有共同体感觉,它与人的认同需求紧密相连。
人类最具根源性的需求是“归属感”。
七、选择爱的人生
从“被爱”到“爱”;
追求只是想要获得、拥有、征服而已,本质上和物欲一样;
阿德勒所说的爱是能动的爱的方法,也就是“爱他人的方法”;
爱他人比被爱难上好几倍;
爱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课题;
人生的主语发生变化,“你”、“我”变成“我们”,在全新的准则下生活;
为了获得幸福生活,就应该让“自我”消失;
完全自我中心是的生活方式,站在“世界中心”就是被爱的生活方式;
我们能通过爱他人渐渐的成熟起来;
爱是自立,是成熟。正因为如此,爱非常困难。
自立就是摆脱“自我”;
爱就是从“自我”中解放出来;
自立就是“脱离自我中心性”;
人们害怕“去爱”;
人是意识中害怕不被爱,但事实是无意识中惧怕爱;
不管对方如何看自己,知识去爱,投身爱中;
在自卑情结中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不解决课题的借口;
自己先去爱。
爱即“决断”;
自己决心相信是命运安排;
我们可以爱任何人;
这是一种决心、决断、约定;
命运是靠自己的手创造出来的。
八、重新选择生活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渴望的不是获得幸福,而是更廉价的获得快乐;
爱是一种信念行为,只有一点点昔年的人就只能爱一点点;
爱的勇气,也就是获得幸福的勇气;
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