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案例,发生在身边,刚刚发生,毫无虚构。
易军今年四十岁,两个儿子,大儿子十五岁,小儿子四岁。易军读书不行,上了中专技校,做了工人。易军心思简单,吃喝不愁,啥事也不操心,一切都是父母安排,找对象结婚,婚前买房子,一切都是父母搞定。四十岁,依旧是父母做饭伺候他上下班,俩孩子都是父母看大。四十岁之前是这样,四十岁之后也是这样。
易军父母要去省城姐姐家,为了方便安全,姐姐说网约个车吧,告诉他如何下载软件,如何登录,如何注册账号,如何预约,晚八点告诉他,直到晚十点还没弄好。姐姐打电话询问,被告知没弄好,总登录不上去,弄不了账号,发布不了用车信息。姐姐一边耐心询问,一边详细分析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随后告知他可以换部手机试试,最后还是不行。
到晚上十一点,被告知还没弄成,姐姐安慰说先休息吧,次日让侄儿试试。
第二天上午,侄儿打电话给姑姑说弄好了。
易军虽然是男孩,从小被父母赋能——被父母赋予能动性,而自己没有任何主观意愿做任何事情,让干嘛就干嘛,没有思想没有主见。
当然,易军父母骨子里认为易军不行,这不行那不行,这个他做不了那个他做不了。慢慢造成易军真的不行的事实。
后来交流中,易军常说自己做了什么大事,认识了什么朋友,能处理什么问题,最后验证,多半不实。这实际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渴望,一种对被人可的渴求。
被父母包办的孩子,多大都是孩子,四十是孩子,五十也是,随着信息、科技、智能、网际极速发展,一个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一个不去学习,安于现状的人,无法享受时代的便捷。
父母赋能于孩子是要孩子学会自己解决任何事情,而不是替代,不是承揽,不是包办。
父母包办了一时,如何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