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我国现存的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全书共分十八卷,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大荒经》四篇和《海内篇》一篇经考证,成书于战国初期,《五藏山经》五篇和《海外经》四篇都是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后,而《海内篇》四篇成书于汉代初期。《山海经》不仅是一部瑰丽古老的地理著作,它还蕴含了丰富奇幻的神话传说,据说这些传说很多是由真实历史演变而成,《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但同时它也包括众多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很多人认为《山海经》不仅仅只是神话书籍。其实在中国古代,《山海经》一直被当做史书看待,它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但是由于成书年代十分久远,连太史公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在更多的时候,《山海经》被人看作是一本怪书,在过去,它曾以异端邪说之渊源的身份对“不语怪力乱神”的正统思想方式提出挑战,这部蕴含中华文明的上古百科全书,使古人们难以用通行的经史子集图书分类法对它进行分类,到了现当代,它又给既定的学科划分和专业界限造成很大的麻烦,无论是中国古时候的知识分类还是现代国际通行的学科体制,都无法使它对号入座,正因为它的神秘诡异和璀璨多姿,才能在千百年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宗教学家、方志学家、科学史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文学批评家,乃至思想史家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但无论谁也无法将它据为己有。之前提到,《山海经》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的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那么,什么是神话呢?实际上,对“神话”本义的解释和对它来源的解释是在近代才出现的,在我国古代,“神话”这个词是不存在的,这个词是近代从外国传入的。“神话”这个词,从字面上看,“神”是“奇异”的意思,“话”是“故事”的意思,两者联合指的是神怪奇异的故事,因此很多人认为所谓的神话往往是和现实生活无关的,是人凭空想象出的,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高尔基就曾经说过:“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也就是说,神话是基于现实生活产生的,而不是出于人类凭空的想象。高尔基还告诉我们:“要把费尽一切力量去为生存而斗争的两脚动物想象为离开劳动过程,离开氏族和部落的问题而抽象地思想的人,这是极端困难的。”这更加形象地说明,神话的产生,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是不能隔离于现实生活的。那么,神话的起源是什么,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社会,对于大自然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风雨、雷电,燃烧的火、太阳、月亮等,他们无法理解这样的现象,于是认为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把它们当作神,这样原始神话便诞生了。
后接第十周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