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学日,朋友圈两重天。
小初高家长一片欢呼,庆祝孩子终于开学,自己终于解放,似乎学校老师是“观世音”,快快将“孙猴子”收了去吧;于此同时,是大学生欢呼终于返校,终于放飞,不必再听父母的絮叨,父母却是一番不舍、惆怅、落寞,也有鞭长莫及的叹息吧。
世界上每个人都在渴求爱,孩子希望父母爱自己,父母希望孩子爱自己,双方为了被爱和爱对方,都在努力。父母全心扑在孩子上,事无巨细,端茶送水,包办一切;孩子尽心尽力,听话服从,顺从安排。某一日,孩子倍感压抑,逆反,要自由,父母倍感委屈,放弃自我,牺牲多多,却被嫌弃。这就是“相爱相杀”吗?
家,是一个可以舔舐伤口、恢复元气的地方,但是,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家反倒更是一个充满压力的地方。
西浦寒假前给家长发了一封信,提到有些学生放假后迟迟不愿回家,觉得回家不知道和父母说什么、很烦、充满压力和恐惧,觉得对不起父母,觉得父母不在意自己……等等。
西浦老师总结了西浦生活的三大特点:
1. 没有集体安排——生活茫然无措
西浦的大学生活自由而丰富,但相较于高中同学就在身边的状态,西浦学生没有固定的班集体、没有固定的教室,哪怕是亲密的室友也可能课表不同、考试时间不一样。
这对于一直以来习惯听指令的孩子来说太难了,怎样耐住孤独和寂寞、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怎样去主动结交朋友、怎样寻求有归属感的小集体…
西浦与高中的种种不同,时刻都在冲击着孩子们原本习惯的生活方式,要求他们在方方面面都要主动改变。
2. 没有督促管控——引发逃避和孤独
很多学生说父母认为他们有严重的网瘾,但学生自己觉得玩游戏不算沉迷,也很正常,有时候玩游戏玩多了自己也觉得很没意思。可能因为上了大学没人管,又不想找其他事情做,只好玩游戏吧。
西浦虽然有成长顾问,但不似高中班主任那般处处盯着看着,“群体作战”突然变成“个人作战”,孩子像从温暖的襁褓中突然被抛到茫茫大海上,他们难以忍受孤独、他们窝在宿舍混日子、他们逃到虚拟的网上寻找一些慰藉。
怕孤独——窝宿舍——逃避社交——更加孤独......这仿佛形成了一个旋涡,紧紧地绑住他们。
3. 充满各类挑战——自我认同感降低
全英文的教学环境、高度的自主学习要求,即便是英语底子好的学生,被动听课也只能刚刚达到“及格线”;想要获得70+的高分,课后付出的精力和汗水一点不比高中少;“学校选得好,年年似高考”、“西浦和凌晨4点很配呦”…这些流传在学生朋友圈的话,既是对西浦严苛学习环境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充满压力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共鸣。
宿舍人际、社团人才辈出,让我们从小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也会一遍遍怀疑自己“我怎么就跟室友相处不来呢?”“我的性格是不是真的太烂了?””为什么他们都这么优秀,我怎么到了大学就暗淡无光了,我高中也很优秀的啊?”
很多受到宿舍人际困扰的学生说,每天晚上在回宿舍的路上就感到非常紧张害怕,不想回到那个压抑冷漠的房间;而那些经常受挫的学生,则又是把自己贬低到尘埃里,令人非常心疼。
从信中可以看出:
现在的孩子所承受的压力,远非父母当年所遇到的,虽然物质充裕,但精神层面的困扰却更多了,而且在家父母无限包办,突然之间被推出去,茫然失措无所适从也是不可避免的,父母早早放手,实则是对孩子更好的爱。
人在世上,不只是享受生活,更多的是体验生活,品味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给父母挣荣耀,完成父母的意愿,甚至可以说不是为了给自己养老的。既然有缘成为父(母)子(女),就是在同行的路上,携手成长,创造快乐,享受在一起的时刻。
在同行的过程中,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储存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迎接、面对、跨越父母不能陪她同行的那段路,让孩子拥有独行的能力。
西浦老师支招四点:
1、尊重孩子的说&不说,说多&说少
对于大学生,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和朋友分享,这十分正常、自然,所以,如果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太深入沟通,父母应给予尊重。
把爱和关心用“我想对你说……”开头的句式,清楚而简洁地表达出来,情感平和而自然,以写信来书面沟通,也是不错的选择。
2、问问孩子:“我可以为你做什么?”
焦虑的父母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为孩子做点什么,比如给舍友、老师打电话、微信上推送很多励志文章、不断语音留言啊……但如果不是孩子想要的支持,做得越多可能把孩子推得越远。
趁在家度假的时光,不妨直接问问孩子的需求:“可不可以告诉我,此刻,我可以为你做什么?”
3、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每个人似乎都喜欢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宣泄情绪......当然也是因为在至亲面前可以无限放松,无所顾忌,但过激情绪依然会损伤家庭成员的关系,所以还是要试着“情绪刹车”,换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再沟通。
4、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孩子最大的力量源泉
冷漠回避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逃避社交,窝在自己的世界里;充满冲突紧张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充满内心冲突。
一个真挚、自由、轻松、自在的家庭氛围,可以让每个家庭成员得到最温柔有力的心灵滋养。孩子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尊重,同时也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印着父母的影子。
父母爱孩子,孩子也爱父母,既然孩子已经18岁,无论心智是否已完全成熟,父母还是要以对待一个成年人的姿态,来与之相处。
父母安排好孩子离家后的“空巢生活”,既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可以让孩子自由翱翔,千万不要做孩子高飞翅膀上的秤砣。
父母热爱生活,孩子也会充满勃勃的生命力,努力做到让孩子喜欢回家,在家感觉很轻松、很放松、很自由,无压抑感。
我最喜欢闺女说的一句话:妈妈,我想回家歇歇。那是世上最暖心的话,是对妈妈最好的评价,最高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