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奶奶已经走了半年多了,可是我却还是没能完全走出这段伤痛期。有时候翻看手机照片,不小心点开了有奶奶的相片,我会迅速地关闭,好像一个伤者护起他那没有结好痂的伤疤。可是,不自觉地,我却又总想去翻看一下,看看那依旧血肉模糊的伤痕。
我和奶奶很亲,童年的记忆似乎是最深刻的记忆,一辈子都不会磨灭。小时候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从一岁一直到小学二年级,我就像个小尾巴,跟在奶奶身边。奶奶做事,我帮她拿着灯;奶奶烧饭,我帮她递柴火。爸爸妈妈在遥远的城市,我却并不觉得孤单,因为我有奶奶。奶奶疼我,虽然那时大家都很窘迫,可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还有太太。对,太太就是奶奶的妈妈,奶奶对她很孝顺,虽然是女儿,却承担了养老的义务。记忆中那时候肉很珍贵,烧咸菜时奶奶会烧两碗,一碗有肉的给太太,没有肉的是我和她一起吃的。有时候奶奶会偷偷地给我尝尝太太的菜,味道好鲜美啊,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我让奶奶吃,奶奶总是说她吃过的,然后看着我满足地小口小口地吃着小小的肉丁,眼睛里满是疼爱的笑容。奶奶用她朴实的言传身教,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孝顺,什么是简朴,什么是克己。
奶奶生育了4个孩子,我父亲是老大,可是后来一个个都远离了她,只是在结婚成家后把第三代送回来让她抚养。爷爷走得早,所有家里的重活粗活都由奶奶一个人承担。奶奶是个要强的人,除了农活外,还种植苗木,养地鳖虫,喂猪养鸡,另外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在我的印象中,她基本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只有夜深人静了,我陪她一起喂好了地鳖虫,关上了所有的灯,她才能享受一天难得的清静。这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奶奶会在床上给我讲她看过的有限的几部戏,梁祝,三娘教子,珍珠塔,我最早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就是这样开始的。讲着讲着,我便进入了梦乡,梦里是说不出的安宁和温馨。
乡下的日子很清苦,我却过得非常快乐,因为我有世界上最好的奶奶。奶奶虽然不认识几个字,在村上的威望却非常高,所以我也沾光受到大家的疼爱。到今天还有亲戚说起奶奶的公正,仗义和宽容。那时候正值文革快要结束的时候,大队上还是经常会有一些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举动。因为爷爷是公社的干部,奶奶经常为邻居们说情,虽说是一句两句公道话,有时候却能够为乡亲们留下宝贵的一份口粮。村上还有个大学生,考上大学后看不上曾经的女朋友了,也是奶奶和他说做人不能忘本,不能没有良心。现在他们夫妻两说起我奶奶还是感激非常,说没有她,就没有他们今天的恩爱白头。
在奶奶身边长到8岁,我要读三年级了,父母考虑到乡下的教育跟不上,特别是没有英语课,准备把我接回身边。妈妈来接我时,我哇哇大哭,不肯离开,奶奶不断地安抚我,说读好书,寒暑假都可以回来的呀。妈妈把带来的大白兔拿出来哄我,没出息的我渐渐停止了哭泣。要离开时,我怎么也找不到奶奶,走进厨房,才看到奶奶一个人躲在灶后,两个眼睛哭得红红的,我也忍不住抱住奶奶又嚎啕大哭起来,妈妈在旁边也红了眼睛。 我走了以后,奶奶又相继带大了我妹妹,堂弟,表弟,表妹,可以说,她先后养育了近十个孩子,两代人,所以我们第三代和奶奶都非常亲密。可是渐渐地,奶奶也老了,她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她的儿女,孙子孙女们。
离开奶奶后我只跟父母回去过一两次,每次奶奶都把好吃的留给我,可我那时候已经不像小时候一样容易满足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可是看到奶奶那期望的眼神,我总是做出非常开心的样子。等我高中的时候,我终于能够和奶奶住在一起了,奶奶看着已经长得比她高的我,扎着手不知道说什么,一个劲地说“长成大姑娘了”。 我却一点也没有陌生感,因为除了头发白了些,个子小了些,奶奶的笑容一点没有变,还是那个世界上最好,最漂亮的奶奶。的确,奶奶很爱干净,时时刻刻把自己收拾得利索精神,我的同学来家里都会说你奶奶好清爽哦。 而有奶奶在家的日子,家里永远是窗明几净,她总是闲不下来。对于我们的新家,奶奶非常热爱,而和我们在一起,也让她终于有了团聚和安定的感觉。很快我考上大学,只有假期才回来,迎接我的永远是带着阳光的香味的被褥,因为奶奶会很早就把被子拿出去晒,她盼着她的大孙女呢。 妹妹有时会吃我的醋,说奶奶对我最好,只要我说的,她都认为是真理,即使我说太阳从西边出来,她也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我一边。我嘴上不说,心里却非常开心,有一人无条件地疼爱,甚至偏心自己的感觉,真是说不出的幸福啊。 我上班的第一个月,拿到了工资,给奶奶买了一件真丝衬衫,只有几十元,可奶奶开心地好像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出去做客才舍得穿上。那段时间的奶奶,是幸福的奶奶,身体健康,家人孝顺,四代同堂,出去公园散步她都愿意停下来和陌生人聊聊家常,快乐好像要满溢出来。
可是好景不长,不知什么时候起,奶奶患上了失智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开始时并不明显,因为我几个月才回老家一次,几乎没有看出来,只是觉得奶奶有点啰嗦,前说后忘记,不过觉得这个也正常,以为是她年纪大了,还有看到我比较兴奋。可是那年除夕夜,我发现不对了,已经半夜了,我们都熬不住准备去睡了,可奶奶房间还是有灯光和声响。推开门一看,奶奶在翻箱倒柜地找东西。问她,说找不到要给重孙辈的压岁红包(其实是我给她的钱,让她再给重孙子们)。我帮她找到了,其实就在抽屉里放着,等洗漱完了,发现她还在找红包。第二天,她给了我儿子红包,过一阵,又过来,说,要给我儿子红包。这时我才觉得不对头,过完年一去检查,果然是失智症,而且医生说这种病基本上是没法治疗,只能延缓它的发展过程,并让我们要多和她沟通交流。
细细想来,这些年来,我们从物质方面无微不至地照顾奶奶,却忽视了她的精神方面。她住在我爸爸家里,我妹妹忙着上班打拼,我母亲走得早,父亲又是比较沉默寡言的,奶奶不识字,无法自己看书读报,通常都是对着电视机似看非看,间或打个盹,有时候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节假日大家聚会聊天她插不上嘴,而她翻来覆去说的乡下的事情,也只有几个人能够陪她聊聊。所以这些年来,奶奶虽然看来是享福,却也是非常寂寞的呀。有时候姑姑们接她去乡下住住,她高高兴兴地去,可过一阵还是说要回家。在她的心目中,爸爸家里才是她的家,虽说这里并不奢华,甚至有点冷清,可是她依然惦记着要回自己家,要照顾我父亲和我妹妹。在她心目当中我父亲是孤独的,我妹妹还没有成家,所以她宁愿回到城里,忍受长长的孤独,也要来陪伴儿子。 现在想想,她在公园里和陌生人聊天,也实在是因为寂寞啊。
奶奶是最知趣的人,一辈子怕给别人添麻烦,患了失智病后也依然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生活自己料理。除了说话重复,不断地找东西外,根本看不出是个病人。只是在饮食方面她有点像小孩子,慢慢地释放了本性。原来一直说不喜欢吃甜食,不爱零食,现在却不再克制自己。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奶奶是那么喜欢吃蛋糕,糖果,当初是为了省给我们才说不爱吃的。给她买了水果软糖,如果不控制,她可以一口气吃上好几块。看着她吃甜食时满意的样子,我又是开心,又是心痛。枉我是她最喜欢的大孙女,竟然这样忽视她的喜好,到今天才知道真正的奶奶。奶奶还喜欢听戏,一个劲地说最好听的就是三娘教子,可是买来碟片,她却说不是当年看的了。我知道她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办法完整地看懂一出戏了,而她的记忆,却深深锁住了年轻时的那些爱好,少少的放纵和痴迷。有时候,看着奶奶快乐地吃着以前不大肯碰的点心,玩着重孙子的玩具,我想,也许奶奶的失智病并没有那么可怕,她只是变成了一个孩子,一个乖巧的老小孩,可以放任自己多享受一些快乐吧。
可是谁知道,连这些快乐,老天也要拿走。去年夏天奶奶过了93岁生日,秋天,我们带奶奶去郊外旅行了一次,大家看到奶奶的好胃口好心情,还说即使失智了,奶奶活到100岁没有问题。可是入冬前,奶奶平地站着,腿一软坐在了地上,髋骨就骨折了。老人就拍摔跤,奶奶自从躺在床上后,日渐衰弱,即使其他器官都没有问题,却依然饭量一天比一天少,渐渐地便不肯进食了。帮她按摩时,只觉得奶奶腿上,背上,屁股上就是皮肤包着骨头,所以她躺着也会觉得浑身酸痛。而这段时间,她的失智症更加严重了,竟然会总是疑心别人偷她的衣服,裤子,还有她最喜欢数的硬币。姑姑说奶奶是因为年轻时穷怕了,而且,因为她老了以后一直和我们住,虽然不缺衣物,却也没有自己掌管过财务,所以在潜意识中会觉得自己很穷。陪在床边,我们一遍一遍地帮她找衣服,找钱包,告诉她我们有钱,她很有钱,看到她安心了几分钟后又开始新一轮的焦躁,这时候我们才体会了什么叫心如刀割,什么叫无可奈何。奶奶呀,我真后悔,如果每次除了买东西给你,定期给你一些零花钱,你会不会就不会有穷的担忧了呢?医生说老年痴呆的原因很难说,可是,我想,还是我们给你的爱不够多,不够深,不够细。其实,再多的爱,也抵不上你给我们的无私的爱呀。
后来,奶奶不再担忧了,或者她没有力气担忧了。她平静地躺着,直到走时也没有改变这平静和沉默。我一直以为会有回光返照,她会清醒过来看看我们,看看这些她一手养育大的儿女,孙子,还有重孙子们。 可是她并没有醒来。在清明节后不久,奶奶就永远地离开了。火化那一天天下着微微的细雨,在等骨灰时我看到月季在雨中颤栗的样子,想起小时候奶奶从花棚挑着水桶走过来的样子,她那时候50多岁,身体还健康,虽然没有钱,却有着一手抚养大4个孩子,孩子们都很出息的自豪。那时候的她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独立硬气,风风火火。可后来,她老了,变得慈祥而温和,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急躁,果断还有自信。我们这些子孙们孝顺她,却把她当孩子一样看待。可是奶奶并不是孩子,她是一个独立自信而坚强的女子,即使老了依然希望有尊严和体面。她一辈子给了孩子和孙子,从未为自己谋求和争取过什么,可是,这并不代表她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些年,我们的孝顺太肤浅了,竟然要到最后才明白她的需求。
每个人都会生老病死,逝者已矣,生者继续。我希望奶奶能够在那里听得到我的忏悔:奶奶,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孙女,我会更好地孝顺您,像您爱我一样,用心,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