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支矛盾加大背景下,近期国务院多次强调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以保民生,让老百姓过上稳日子。
所谓政府过紧日子,其实就是党政机关特别是中央机关带头厉行节约,把钱省下来用于支持民生和市场主体。这并非短期应对措施,而是国家一项长期方针政策。
从政府各部门来说首先要提高认识,面对从“好日子”到“紧日子”要提高站位,有大局观,在申请预算时要克服本位主义,克服保基数、占盘子的惯性思维。
“从财政来说,如何做到更加科学地优化支出结构,避免简单化,一刀切,还涉及更深层次体制机制优化和制度完善问题,如优化支出结构背后是优化部门及部门内部的职责问题,所以要以部门事权事责清晰为龙头,绩效为抓手,推进优化预算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的改进,如科学的支出范围和标准、精选的项目库建设等。”
要真正落实紧日子,需要牢固树立官员“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执行预算法规等法定程序,推进零基预算和支出标准科学化,提高预算科学性,并强化监督。
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得出的生存智慧。必须把过紧日子的要求切实贯彻和体现到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持续完善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强化督促落实,推动形成不敢不能不想铺张浪费的长效机制,勤俭办一切事业。
过紧日子还要硬化预算制度约束。要采取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建立实名制,这些政策资金全部落到企业、个人,都是有账可查的,绝不允许做假账,也不允许偷梁换柱。制度建设方面,要健全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分类研究明确财政保障政策。要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此外,还要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
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体现了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的精神。这不仅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减税降费创造了更多的空间。政府真正过紧日子,是为了人民过好日子;今天过紧日子,是为了明天过好日子。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全部工作都是为了人民,都要向人民负责。因此,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过紧日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既是民众期盼的最大福祉,也是政府工作的最终目标。任何一个现代服务型政府都必须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否则,就是辜负人民的信任,违背忠实于人民的承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使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在今天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已经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省吃俭用、勤俭节约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的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问题,也是关系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能否贯彻落实的大问题。过紧日子,尤其是政府官员过紧日子,那么,民众的好日子就来得更快些,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改善民生上,那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的提升就会更快些。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断掉发财享受的念想,必须把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神圣使命。明白这一道理,就会习惯“过紧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