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此美妙,你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哈哈哈,熟悉而世俗的一句。却是很应景的一句,年轻人的成熟也是能给人启发的了,今日份读到观林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些内容特别好,摘录如下:
看过电视剧《武林外传》的人都知道,剧中郭芙蓉有句经典台词:“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每当她暴怒想要使用经典招式“排山倒海”的时候,她爹就叫她默念这句话。可是我们发现,郭芙蓉似乎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每次还是忍不住使用了“排山倒海”。所以我不由想到,当我们感觉到愤怒情绪时该如何控制自己呢?最近我看了阿尔伯特·埃利斯的《控制愤怒》,我从这本书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一、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阿尔伯特·埃利斯在书中推崇的消除愤怒的办法就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ABC理论。简单来说,诱发我们生气的事情是A,让我们生气的结果是C,很多时候,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导致自己生气的直接原因就是事情A。但作者说,在诱发事情A和事情结果C中间,应该还有B的存在,B就是我们的观念。如果我们产生了不健康的情绪,譬如生气,那B就是不理性的观念。如果我们只是感到失望、遗憾,那B就是理性观念。作者在书中提出:让我们愤怒的信念主要是代号为B的非理性观念。所以,为了减少愤怒的产生,我们要尝试着建立自己脑海中的理性信念。
简单点说,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对世界的看法。(这句是重点)
二、愤怒的非理性观念
那些让我们动怒的非理性观念究竟是什么呢?作者在书中列出了几种常见的非理性信念:
1、自己必须成功与获得认可的非理性信念作者说,在生活中,有一类人总是认为“我必须做得很好,赢得他人的认可,不被人拒绝,否则我就是一个很差劲、很无能的人”。这就是一种非理性信念,“自己必须成功与获得认可”的信念,会经常让他们产生愤怒,这种愤怒,实际上是一种朝向自我的攻击。
(这段真心不错!我们所有对他人不认可自己的不满愤怒和由此而生的,都是一种自我攻击。生活已经够难了别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呀,哈哈哈!)
2、他人必须如何的非理性信念
“他人绝对要对我好,为我着想,完全如我希望他们对我那样地对我。如果他们不这样做,那他们就是坏家伙,让他们见鬼去吧,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恶劣行为受到惩罚。”
(哈哈哈,也有道理!虽然没有这么极端,但偶尔也会有情绪,我都已经这样努力了,我都这么信任Ta,Ta怎么可以这样?Ta为何可以对别人宽容友好却对我这么苛刻?)
3、客观条件必须如何的非理性信念
“这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人)必须是这样的:我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而且我想什么时候要都行。事情必须如此:我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而且,我想要的东西必须很快就能轻易得到。”
(也没有这么极端,但有时也会想,我做事尽了全力,我应该比别人更多得到认可,为何他人努力就容易被看见而我努力成了习惯反而被人忽略?这个世界怎么不长眼睛呢?好像一个人做好人成了习惯大家就觉得Ta应该是个好人,有点错处就不应该;而一个人常常佛系躺平偶尔奋斗却会让他人惊喜称赞?固然有人性的劣根性在里面,但若为此而郁闷不已,是不是真的没有学会和这世界好好相处?)
三、做理性的人
我很喜欢本书开头作者跟李孟潮对话时说的一句话:我对生活的态度是,我们不是被邀请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生活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我们给了它意义。我们赋予生活意义的办法是,决定什么是我们喜欢的,什么是我们不喜欢的,什么是我们特殊的目标和目的,从而为我们自己选择了意义。这有点像王阳明的心学,世界怎么样从来不是别人说了算,而是我们自己说了算。
所以,与其经常带着非理性理念产生各种愤怒、抑郁,还不如学一些理性观念,更好地指导我们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理性的、少生气的人之前,我想有必要先说明一点,即有了理性信念的人,并不意味着就不会生气,也不意味着就不可以生气。我同意作者在书中说的:生气只是一种情绪,它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
(如果遇到确实会让你生气的事情,不一定是你或者对方错了,只是双方的立场不同。不共频共振的心,为何要强揉到一起呢?情绪及时止损的方法是,远离那些让你不愉快的人,这样会让你更多否定自己。要么自己玩耍,要么只和乐意与自己玩耍的人玩耍,那不放你在心上的人,你是没有能力改变他人看法的,偏偏要去别人认可才放过自己,这是对自己的二次伤害。根源还是在于自身的情绪。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一定要时时爱自己!)
要想在工作与生活中真正做到理性以对,我们可以先从下面两点入手:
1.警惕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
2.学会无条件接纳自己
无条件接纳自己是需要勇气的。所谓无条件接纳,就是不管自己做了什么,包括一些愚蠢的行为,都要接纳自己。如作者所说:“你可以聆听别人对你批判,并完全认可他们对你的负面评价,承认自己的行为是不好的,但不要因此而认为自己是个坏人。你可以决定接受自己,将自己看作一个有缺点的人。”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我认为人成熟的显著标志是认识到自己的平凡和主观能动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出发点是自己,是我们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只有接纳自己,认可自己在观察世界中所产生的正常情绪,才能承认别人的独立个体性,才能拥抱这个世界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