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小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来有一天,有得饭吃了,一定将饭拴挂在脖子上,这样随时一饿就可以想吃就吃。”
大伯的下面有三个弟弟,在外经商的爷爷又不太顾家,全家的生活指望是靠奶奶街上卖糯米团子赚点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大伯又是仁爰手足的,最要被派上体力活的是大伯,最吃不饱的也是大伯。
我小的时候,有一度随着奶奶在大伯家吃饭,就不止一次听到奶奶问过大伯:“怎么不添饭了,还记得小时的话么……”
大伯边放碗边回复奶奶:“那时越是吃不饱,那吃下的饭越是跑得快。现在越是任你吃,越是吃不下还越不容易饿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老人的生活连老人自己也不敢相信了。饭有得吃不稀罕,还得讲究个菜。看病有得报销,坐车不要钱,还个个月都有钱领了。每月的十六、七日,街上就会看到一波一波提篮挎包的老人。个个眉舒目展、呼姨唤姑地边打趣絮叨着社会的好处边去信用社对外办事点去领取老年生活费。
大伯也不例外。且一旦取了钱准要来我这里一下:“这个月是多少多少。”
昨天队里分了“人头钱”,大伯今天先去银行将钱存好后来了,让我帮他看看存单,我接过念了一遍后,正是大伯存放的数字,让大伯接过存单收起后,我开玩笑地问:“有没余到点了啥。”
没想到大伯倒还真又掏出一张,一看日期离两年只差几天了。原来不显张的大伯还真早有了余头。
收好存单后,大伯开始数着整存后的余钱,正好有个认识的爱开玩笑的顾客打趣道:“掉了,掉了……”
“政策好啊,好政策,像我大伯这辈人活得划算了,当初集体时吃吃苦,现在还闹到些’搬梢翘’了。”我由心感叹道。
“政策好!好政策!这么多老人,个个月要拿钱,就一个月也要多少钱才够拿啊。”那人也由衷附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