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想研究一下App的搜索功能。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有两个:
1、我正在建立自己的交互库,包括 控件库 和 功能库(就是按照App的基本功能比如搜索、评论、时间轴等来收集交互方案)。那在收集之前得先对这些功能有个系统的了解(我指的是系统的了解 不是只有个模糊的印象)。
2、前段时间听了罗子雄的知乎live。有一个很有启发的点:在学习新的技能时,他会找一个需要用到这个技能的项目,边做边学(可能很多人都是这样),但是,重点来了~在做完这个项目后,他会再去系统地看一遍相关的知识,以免整个知识结构不完整牢靠。这让我深深的反省了自己的工作方式:每次做完项目就放一边了,并没有再拓展相关的知识,等到下次做相关的内容,可能再需要重新研究一遍。这样的收获可能很局限,如下图,如果项目只做了分类搜索的功能,仅是在项目范围内学习收获是有限的。
所以,我就怀着激昂的心情打算把App的基础功能都研究一遍。首先是搜索功能,因为几乎每个App都会有搜索。
研究流程是这样的:
1、看手机内几乎所有App的搜索功能。(稍微有点盲目)
2、记下 普世类 和 个性类 的搜索交互,并截图上传sketch。
3、标注每个交互的特别之处。
4、sketch画搜索功能的基本模板。
5、Xmind画思维导图详细记录搜索的所有类型。
步骤4中,搜索功能的基本模板,指的是搜索功能的基本原型结构。基本结构包括:搜索入口(没画)、搜索前页面、输入中页面、搜索结果页。每个App的搜索交互不同,但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基本结构+特定场景 就构成了不一样的交互方案。
当整理出基本模板,就看清了这个功能的本质。再看见新的交互会思路非常清晰,知道某些个性设计演变前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不会停留在表面,看见一个酷炫的效果,只会不明觉厉。
步骤5中,搜索的思维导图,是在基本结构上,整理了所有可能出现的元素(会一直完善下去)。绿色的内容,是必要元素,其他的都是可选择添加的元素。通过这一步整理,对搜索功能的结构有了全面了解。
折腾结束的心得:自己总结了一套粗犷的分析方法,为今后其他功能的分析做了铺垫,当然方法还需不断完善;当梳理出一个功能的基本结构的时候,有一种无敌的感觉,仿佛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因为不管表现层怎样,都能看清它的本质。
可能会有的收获:
1、对搜索功能的结构有清晰认知,之后再看到新的搜索交互,可以迅速做拆分,通过和基本模板的对比,分析出不同设计的动机;
2、因为看了搜索功能的很多交互类型,研究新应用时,或许对搜索变得更加敏感,不断把新的发现添进库中。
最后,作为交互射鸡师,我觉得这是一件早就该做的事情,现在才开始其实有点惭愧。之前一直局限在工作项目的小空间里,并没有系统拓展,这样其实进步有限。人生苦短,还是要早点变成喜欢的自己,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