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1.思考高校校园空间布局、景观处理及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图文并茂分析)。
如图所示,国美的校园空间布局与象山的山势相结合,总体布置从地势和环境特点出发,遵循简洁、高效的原则,分区明确,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可变性、整体性。
园里道路多用斜坡和阶梯,景观处理方面也多用草坡微地形,顺应了这里的山势。校区总体规划十分注重校园整体环境的意境营造和生态环境保护,借鉴中、西方大学校园的发展模式,创造一个功能分区合理,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校园总体布局,真正建成符合教育旅游要求的园林式、开放式的校园环境。
校园里的建筑外形奇特,朴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出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中,发展出一种面对自然的本能的基本智慧。
景观设计,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将自然的风貌与周围景色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个既能游玩又可以表现教育特色的高校校园,值得借鉴。
2.图文并茂分析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
园中的景观设计,既体现了现当代的设计手法,也蕴含了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比如图中,湖边的柳树成因,又搭建了建筑物,并用大乔木做前景,达到若隐若现的效果。一眼看去,宁静和谐。
小品与植物的搭配,以及行道树的樱花丛景观,都体现了传统的造景手法,引导人们不同的视线,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
水体旁边的柳树和水生植物,绿色倒影在水中,静谧自然,让人身心放松,去亲近自然。
总体来说,园里的景观设计手法,以因地制宜为主,注重人文精神的表现。对景区进行有意分隔的做法,既是传统中国的,也是全新的当代创造,形成在喧嚣繁华的市镇中,一片宁静旷远的场所。园区的西端有意不布置高大建筑,使风景向远处延伸,以借西侧远山之景。园区东端入口保留了大片鱼塘、茭白地和稻田,不做建筑,不做改动,设计者希望一片本真的阡陌田园能够在一座大学校园中一直存在下去。“天人合一”本身就是一种风景,它特别和某种贴近自然的劳作有关。
3.绘制第11栋建筑立面图,收集相关资料。
如下图所示:
11楼立面图速写如上图所示。
4.图文并茂收集分析民俗博物馆的造园材料并分析室内外景观互相穿插渗透的效果。
①民俗博物馆,它以中国传统物质文化、设计思想为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致力于中国手工艺文化的承继、活化和再生,在全球语境中,重建东方设计学体系和文化生产系统,以此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传播中国美学价值和文化精神。
如图所示,博物馆因地制宜,在高程处理上巧妙运用了斜坡和阶梯。馆里主要材料是瓦片,钢筋,桩砖头和竹子。
②博物馆的墙体用了玻璃,瓦片和钢筋,玻璃的通透性很好的使馆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透过玻璃看景观,具有朦胧美。
长楼梯的设计,人们可以通过狭小的楼梯到看到景色体验到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过小小的出口可以隐约看到树影与光影,增加吸引力。
楼层之间的空隙也种植植物和设计铺砖进行造景,丰富不失典雅。
5.图文并茂试比较水岸山居与象山校区的造园与空间布局的异同。
①外形
水岸山居的外形墙体以暖色调为主,构图上多以线条表现。
其他校区建筑则外形色调偏灰,结合了线条与块状。水岸山居波浪形的黑瓦屋顶,黄色的土墙,水岸山居宛如水乡的长廊,又如山地的村落,而它利落的线条和回转的空间,也充满现代美感。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外形构图为不规则型立体图,都有斜坡的设计,都体现了不一样的构图效果。
②材料
在水岸山居建筑中,多用了生土材料,意在让一栋建筑解决一个村落的设计,材料多用黄泥,砖瓦,混凝土等。“它还是用建筑的方式,演绎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和进入式结构。如果把这个建筑立起来,它就像一个山水立轴。”
其他建筑物也注重于用源生材料,给人一种年代感,朴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出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中,发展出一种面对自然的本能的基本智慧。
在材料运用特色方面,两者大同小异。700万块不同年代的废弃砖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真正体现了生态设计美学。用瓦片一片一片的拼起来的图案,形成新的肌理与颜色,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力。这些传统又接地气的建筑材料,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之内,唤起了我们对历史的无限遐想与回味。材料所包含的历史记忆通过再利用,通过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因而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③内部构图方面
水岸山居内部空间用楼梯的走向进行引导,它每个空间相对之间有联系但是又是分隔的,相对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外形看着很小,走进一看发现各有乾坤,复杂的线路,会让人迷路,会给人制造不一样的惊喜。
象山校区的建筑采用的构图法是一个简单的“回”型平面元素,通过对“回”型单体建筑平面比例、大小、长宽比的巧妙变化,即以几乎程式化的造型语言,表现出丰富的空间环境变化,并不是简单的几何平面罗列。在其立面开窗的设计中,不是单纯地从形式上去刻意追求程式化的表面效果,通过简单的方形,在大小、长宽比上做出丰富变化,同时兼顾室内不同的采光要求,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做出形态不一富有韵律的变化。
总之,不管是水岸山居还是其他建筑物,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无可比拟,每时每刻都给我们制造惊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探索去发现更多的美。
二,白塔公园
1.图文并茂分析传统景点与现代工业粽地的如何相结合?
白塔公园,是集古老的历史遗迹与生机蓬勃的自然风光与一体的休闲游览胜地。在这里可以乘坐公园内的小火车、铁路自行车,游览白塔、铁路遗存、龙山闸旧址、南宋地经广场等名胜史迹。漫步长提,远眺钱塘潮涌,鸥鹭翩翩。古塔屹立,花木相间。
小台地与草坪地被的结合。
火车与大乔木和地被的结合。
火车道与狼尾草形成了一个深长的景观视点。
路,建筑与植物。
夕阳下的长廊与建筑,花盆里金灿灿的马缨丹熠熠生辉。
鸡爪槭和建筑。
起重机和植物。
在公园里,有小火车,有起重机,有塔,有钱塘江河,有知青纪念馆,还有现代与古老风格相结合的建筑。其中有一些工业园区,散乱分布在园中,与景观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
2.分析公园的道理系统,思考带状绿地的空间布局如何与道路相结合。
白塔公园的道路系统以铁路线为主,将园路与铁路线路相结合,贯穿整个园区,并在路周围分布不同的景观。带状绿地多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线性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带状绿地布局有利于改善和表现城市的环境艺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