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曹叡的托孤策略
曹丕短命,去世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如果他能像司马懿一样活到七十多岁,那天下也就没有司马家什么事了,还有可能成就圣君贤相的一段佳话。
但是曹丕壮年去世,幼主继位,便需要托孤,曹丕留下了四个顾命大臣,分别是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
为什么是这四个人呢?
曹真、曹休是曹氏宗亲,司马懿和陈群则是魏国功臣。托孤的技巧在于,首先要把军权放在皇室宗亲的手里。其次,也要用特别能干的功臣,来制衡宗亲。一方面可以让这些有才干的人主管文官系统,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也可以压制住宗亲们别的想法,免得这些人想要自己当个皇上。
新皇帝曹叡登基时已经二十多岁了,并且相当英明神武迅速掌握了权力,所以司马懿他们还没来得及对曹叡形成威胁,就已经被曹叡搞定了,这也就让君臣能够相安。
曹叡比他爹曹丕还要短命,三十多岁就去世了。这会儿太子曹芳只有八岁,所以曹叡只好再次托孤。本来曹叡担心太子控制不了司马懿,不打算让他当顾命大臣了,但是多方考虑之后,还是用了司马懿。有了功臣,就还得有个宗室执掌兵权,于是第一代顾命大臣曹真的儿子曹爽,又当上了大将军。
高平陵之变
虽然曹叡继承了曹丕的托孤策略,让功臣和宗室相制衡,但曹爽没意识到,要想让自己安全,要么是坚决不动别人的奶酪;要么是把坏事做绝,绝对不能让对方留有任何还手的机会。
曹爽做了哪些傻事呢?
1. 他逼着垂帘听政的郭太后跟皇帝分开,以便独自掌控小皇上;
2. 他扶植跟自己关系好的人,排斥朝堂重臣,让自己的亲弟弟掌握宫廷禁军。
3. 他在司马懿的陕西关中部队里,安插自己人进去,试图瓦解掉司马懿的军权。
可司马懿哪里会等死,他跟曹爽做了个交换,让自己的大儿子司马师掌管了宫廷禁军当中的一支。,后来的历史表明,曹爽做的这个交换是致命的。
司马懿先是假装中风,把曹爽完全给蒙住了,随后趁曹爽带着禁军和皇上一块到高平陵祭祖之时,带领豢养的几千死士,再加上司马师掌握的部分禁军,迅速控制了皇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司马家族的事业急剧上升
当时朝廷上有个叫做桓范的大司农,他建议曹爽应该带着皇上逃到故都邺城,然后以皇上的名义发诏,征集天下兵马剿灭司马懿的叛乱。而且桓范是大司农可调集天下粮草,可以支持大军作战,几天就能灭掉司马懿。可是曹爽兄弟不肯听,反倒接受了司马懿派来的人的劝说愿意交出兵权,桓范气疯了痛骂道,“曹子丹英雄一世,怎么生出你们这么猪头,连累我如今要跟着你被灭门”。
司马家族从此进入了急剧上升期,架空了曹魏皇帝,并最终篡权建立西晋。可桓范的儿子中有一个逃脱了,到了桓范的玄孙一代,一个叫桓温的后代已经位极人臣,差一点就篡掉司马家的皇位。桓温的儿子桓玄最终完成了篡位工作,虽然很快又被人推翻,但东晋之后也还是很快就灭亡了。
诸葛家族和司马家族的恩怨
诸葛亮在蜀汉,他亲哥哥诸葛瑾在东吴,都身居高位,他们还有个堂兄弟诸葛诞,在魏国任征东大将军,相当于大军区司令,也不是等闲之辈。
由于和诸葛亮的争斗,让司马懿在关中地区培植了自己的军事势力,这是后来司马懿能够成事的关键之一。可以说,正是诸葛亮,开启了司马家族攀向事业最高峰的道路。
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再继承哥哥的位子,他的战功还不如哥哥,人心又开始不稳。此时,魏国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发动叛乱,并向东吴求援。司马昭经历苦战,打败了诸葛诞,稳固了自己的位子。但他还是觉得功劳不够大,没有篡夺皇位的基础。于是,出兵伐蜀,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率领蜀军精锐战死在城外,蜀汉就此灭亡。
诸葛家族终于助力司马家族走完了登上皇位的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