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
并不是说在香味久的地方就闻不到香了,在臭味聚集的地方就可以盖其臭。而是要自己择邻而居,努力让自己变得香喷喷的,带着诗书的气味。
所以一个人身上的气味和气质可以画等号。
现今注重个人风格的培养,许多人也注重个人形象,而身上的气味也是很影响别人对自己观感的。
气味有多重要,想必大家可能平时没注意,如果引申到小说中,也是很占比重的。
如果能够透着纸,闻到清香,那这个人的笔力堪比马良!
一、气味可以是一个人独特的代表
气味可给小说人物打上标签,比如老人的死亡气味儿,少女的体香,男人的雄性荷尔蒙味道,男孩子的阳光汗味儿,少妇的奶香味儿,贵妇的高档化妆品,妓女廉价刺激的香水味……用气味来界定人的身份是很取巧的描写方式。
和其他同事不同,李笛没有过多的职业自豪感。当初他在招生简章里看到现代殡仪管理这个专业时,他立马感觉闻到了香喷喷的铜臭味。他认定这是一份高薪、牢靠的职业,就像传闻中那样。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浓重的血腥与腐臭味。第一次帮人打下手,他便遇到溺亡的遗体。由于在水中浸泡时间太长,遗体膨胀了不止一倍。此后的两三天,他吃米饭都感觉有死人味儿,只是硬着头皮才勉强咽下。日子长了,嗅觉敏感度便会直线下降,许多掩人眼鼻的臭味也会变得不值一提。比如说,现在的李笛已经对别人放屁这件事失去了感知能力。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李笛慢慢地发现,死人味儿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没人味儿。——大斯《触不可及》
这是大斯《深夜粥铺》中的一个短篇故事,男主角是给死人化妆的,这段描写充分说明了他的身份,他对于气味的感知,人们对于他的厌恶,以及他对于人心的麻木,后来他遇到了从不嫌弃他的小女孩,小女孩从小就要求他为她化一个妆,可他因为忌讳从来没用手触摸过女孩。
再后来他不停的为一些死去的少女们化妆,直到最后,心爱的女孩做了按摩师,因抗拒客人的强暴被杀害,他终是为了她化了最后一个妆。
很悲伤的一个故事,气味为他的职业做了一个好的注脚,不需要过多文字,读者也能够对这样一个角色进行预见:年轻为了钱而接受这份工作,人肯定是麻木的。
她能闻见他的气味,干净,擦过肥皂,热乎乎的。这是一个文明人的基本的好闻的气味,可他的某一部分又像是土著人。
香水很好闻。
谢谢。
他们慢慢地舞着,向哪个方向也没移动多少。她能感觉到他的腿顶着她的,他们的肚子偶然碰到一下。
歌声停止了。但是他还搂着她。嘴里哼着刚才这支歌的调子,他们保持原样,直到下一支曲子开始。他自然而然地带着她跟着音乐跳起来,他们就这样继续跳着舞,窗外蝉声长鸣哀叹九月的到来。——《廊桥遗梦》
不知为什么,我特别喜欢他们在农场那段戏,玉米在外面成熟着,蝉也在外面叫着,而他们的心却安静,我看到的不是现在这个版本,这个版本是外显的,而我看的那个版本更多描写,更多的美感,那种蕴藏在文字里的张力和荷尔蒙的感觉特别野性,充满了原始感,那种生命力的味道迸发出这个故事的所有美好。
就算年华老去,人也不在恋爱的年龄,但谁未能够逃得过突发的情欲,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些小小的描写,但我那本书不在手上,所以找不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下那个双语版的,特别好看。
这个版本诗意感超强,别的版本比起来差远了。
二、环境代入感强
在描写的时候带上一点环境味道,代入感超强,这一点是看电视和电影所无法体现的,我们在看小说的时候应该珍惜,看到味道的时候不妨先想象一下。
于是过了穿堂,就是台阶。上去有块平地,都是栽的花木,映着月色,异常幽秀,且有一阵阵幽香,清沁肺腑。向北乃是三间朝南的精舍,一转俱是回廊,用带皮杉木做的阑柱。进得房来,上面挂了四盏纸灯,斑竹扎的,甚为灵巧。两间敞着,一间隔断,做个房间的样子。桌椅几案,布置极为妥协。房间挂了一幅褐色布门帘。——《老残游记》刘鹗
《老残游记》无论是写景状物皆为上品,简直就是清朝日常生活的教科书,想写清故事的朋友可以仔细读一读,里面的描写特别精致。
三、间接渲染环境
食材都放在储藏室里,从那里可以直接进出厨房,十分方便。储藏室里堆放着许多被干燥发白的泥土覆盖的纸箱,还有落满了灰尘的火炉等杂物,弥漫着像有潮湿稻草的仓库那样的气味。——《优子》乙一
环境的阴冷、潮湿,为下面发现人偶,产生恐怖情节铺垫。这样气味的地方往往都会有虫、蚁、老鼠等暗夜动物,发生任何事情都不会奇怪了。
关于气味的描述我这里的收集并不多,我虽然是个鼻子敏感的人,但在写作中看到的关于气味的描写不多。
倒是张爱玲的五感特别丰富,有许多关于气味的质感,但因我现在手里缺乏资料就不提供鉴赏了,大家可以去她的书里寻找。
气味写完成后便是触觉了
更多写作技巧请搜索weixin:人鱼薇沫的成长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