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开展了《草房子》的读书交流会,这是第一次组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认真准备,着实给了我不小的惊喜。两节课过去了,还有两个小组没有展示,看着她们遗憾失落的样子,我答应,改日一定再找时间给她们分享的机会!
我也喜欢读《草房子》,百度上看到的曹文轩是一个长相有些许土气的人,没什么架子,像朴实的农民,但眼神却透着亮、喜悦和澄澈。《草房子》是一本小说,讲述了1962年前后发生的故事。故事避开了那段“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历史,只讲了一个水乡宁静却也不平静的故事。但里面也着实透着作者的影子,他也正是生活在苏北农村,他的家乡到处都是水,房前屋后是水,田间地头还是水,所以,只因这灵性的水,让本是穷乏的生活,也变得愉悦有滋有味儿起来。曹文轩正是把这份早年的回忆和对家乡深沉的爱,用诗意的文字谱写出来,化成一首童年的赞歌。
基于此,我是很珍惜与孩子们的这一次交流,除共鸣之外,更希望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所以,我鼓励他们深读、细读、不同角度地研读,看能否体会出与众不同的解读感悟。
交流会上,同学们跃跃欲试,早早在课前就将课件拷在电脑桌面,“万事俱备”,只待我一声令下!
我们将本次交流会的主题定为,“有一种成长,叫经历风雨”。下面选择整理了部分精彩瞬间,与大家共享。
先声夺人张仪清,这个圆脸戴眼镜的小男孩儿,全程脱稿,虽有些腼腆拘谨,但思路清晰条理,为这份从容淡定,点赞!
郭浩宇这个每日总喜欢趴着的小男孩,台上却没想到是落落大方。他从四个方面,抓住了“细马”这个人物,进行解读,有头有尾,有模有样!”
正如作者自己说的,“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这个憨憨的小姑娘张婷宇,对作品的把握,就有着更胜一筹的深度,童年因人而异,但相信吧,不论你是何种境遇,都应该去怀着一份感激,感谢童年你所经历的一切!这个问题,让每一个读者都由作品联系到自己,引人深思。
王俊衡,个不高,小眼睛,有着略略挺起的将军肚,但却是个手巧的家伙。一张折纸,在他那里,会变成鳞片层层,耀武扬威的恐龙或者秋日的枫叶……台上的他,也是自信大气,用关键词的方式,概括了杜小康这起伏跌宕的成长历程,引人入胜!
周新宇,两只耳朵顽皮的张开着。从他的第一篇写我的作文,到《草房子》的读书笔记,就让我觉得这是个思想比较成熟又很有主见的小人才!果不其然,他独辟蹊径,搜出了“温幼菊”这个角色,紧紧抓住“药寮”这个特定的环境,分析了这个看似瘦弱却坚定刚强的女教师形象。与其说她是老师,倒不如说,她和病中的“桑桑”更是共患难的朋友,“桑桑”最后并没有死去,这个大团圆的结局,可以说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温老师的莫大鼓励!
赵逸宸同学刚上台,就发起了对男周同学的“挑衅”和不满,只是因为她们不谋而合,都锁定了“温幼菊”这个角色,而被抢了先!
“细马不细”,这个定位,着实让人感到新鲜!才女李子璇,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她站在整本书的基础上,贯穿透彻地分析了细马这个人物的成长和前后变化,很棒!
罗佳琪,小小的身材,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抓住阅读的初衷是什么,讲到了怎样更好地解读文学作品,这种认识与眼界让人欣赏!
班长刘森旭则从美文赏析的角度,带领大家走进这个画一样的水乡,探察作者叮咚作响的内心世界!
刘明泽这个不善言辞的大男孩,除了梳理人物相关的情节,还独具慧心,竟然设计了课堂互动环节,带领大家去感悟细马到油麻地前后的成长变化,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美丽的蝴蝶注定破茧而出;娇嫩的花蕾终将迎风开放;当夏去秋来,孩子们,你察觉到你的成长了么? 一张张的笑脸,一段段真诚的分享,正如腼腆内秀的刘伟慧同学所说,“起初,看书的封面,人物一个个好丑,但当我读的时候,却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想等我长大了,我也想写一部自己的回忆录”,我笑了,此时,如一股暖流涌入心田,这不就是阅读带给我们的最大最好的收获么?
“悦读”浸润时光,激情点燃梦想。为了这份美丽的期待,我愿意陪孩子们一起坚定地走在阅读的路上,去憧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