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我最喜欢的作家。
在我爱上博尔赫斯的年纪,却错过了让我认识博尔赫斯的女生。
博尔赫斯是谁?
有人说,伟大的作家都是上帝的私生子,无疑,博尔赫斯绝对是其中一个。博尔赫斯1899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从小就在父亲的图书室里阅读大量书籍;1914年,博尔赫斯随家人游历欧洲,并如饥似渴浏览世界名著,这期间就如同武侠小说中主人公无意中捡到失传的武功秘籍一样,进步神速;后来,就好像命运的安排一样,1921年博尔赫斯回到家乡布宜诺斯艾利斯,并终身在此地公共图书馆工作,这又如同武侠小说中,绝世高手躲藏在少林寺的藏经阁里终身执着于内功心法的进步一样。
借助图书管理员这份平凡无奇的工作,博尔赫斯能以更加便利的方式阅读世界各国文学作品,这为他积累创作资源、释放创作灵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创作天赋,使得博尔赫斯在写作上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老天爷赏饭吃”。他是一个全能型的作家——他的诗歌隽永而细腻,他独创的迷宫式小说为文学创作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他的散文简洁而巧妙。他被称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他是文学史上无法避开的一代巨匠。
她让我爱上了博尔赫斯
我们都有过青春。
青春是笑,是歌颂,是热烈,更是伟大。在那个荷尔蒙胡乱飞舞的青春岁月,我习惯于在每天晚上十点半下晚自习后,绕着学校操场一圈一圈慢跑来应对高考带给我的无尽压力。
彼时,距离高考还有不到八个月的时间,我每天按时起床、吃饭、上课、写作业、跑步。她是我们班上一位普通女生,长发、干净,皮肤白皙,还有一点婴儿肥。多年以后,我在重庆西城天街UME电影院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时不禁泪流满面甚至抽泣——剧中沈佳宜拿笔的手势、嘟嘴的表情、生气时的样子,都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她。同行的女伴问我怎么了,我只能说被剧情所感动。
我大概是很喜欢她的,不然也不至于看到她就会心脏狂跳,所以在写作业时我会尽量避免将目光汇聚在她身上,不然一定会发生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糟糕事件。我很害怕破坏这份纯真和平静的美好,所以只能乐观地憧憬着熬过艰苦的高三,步入大学后就能鼓起勇气正大光明地追求她。
偏偏命运打破了这份美好的平静,就像当年那首烂大街的歌唱的一样:上天让我们相遇得太早,对于缘分却又给得太少。有天上晚自习时,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话的她,却写了一张小纸条传给我,上面写着:
你有读过博尔赫斯的诗吗?_ 欣
在打开纸条的那一刹那,我承认是无比激动的,差点就从凳子上跳起来大声呼喊:女神给我写纸条了!当然,内敛的我,是不允许做出这样无礼举动的。我将小纸条压在数学练习册里,反复默读上面的内容。嗯?博尔赫斯,这是什么鬼?但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接近她的绝佳机会,一定要紧紧抓住。所以,我做出了一个冒险的举动,给她回复了一条,内容是:
我读过,怎么了?
过了一会儿,一张新的小纸条越过我们之间的几位同学传了过来:
啊,真的吗?我在读博尔赫斯的诗集,有一首诗不是很明白,想让你帮我分析下。
《雨》——by:博尔赫斯
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
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
或曾经落下。下雨
无疑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件事。
谁听见雨落下,谁就回想起
那个时候,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
一朵叫做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鲜红的色彩。
这蒙住了窗玻璃的细雨
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
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亮
架上的黑葡萄。潮湿的暮色
带给我一个声音,我渴望的声音,
我的父亲回来了,他没有死去。
如果那个时候有手机的话,我可以给她一个完美的解释,然而并没有,我只能硬着头皮仔细品读这首诗,同时还得提防随时可能走进来的班主任老师。几分钟后,我回复如下:
雨、黑葡萄、黄昏、暮色,这些让人联想到寒冷和凄凉,幸福、玫瑰、鲜红,这些让人联想到的内容又刚好相反,所以作者用强烈的对比来表达心中的情感,以及对死去父亲的回忆。
在拜托“邮差们”将我的小纸条传回去后,我陷入了躁动和不安中。为什么班上这么多人,偏偏向我问关于诗歌的问题?她是喜欢我吗?接下来我要怎样做?课间休息时,男生女生们在互相打闹放松,她仍然在自己的位置上,随意地扭扭脖子、甩甩手,并没有向我走过来面对面讨论,这更让我觉得她是喜欢我的,所以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跟我聊天,以免被人发现。
继续晚自习,在埋头写作业时,突然又收到一张小纸条,不用说,是她写的:
希望没有打扰到你学习!我觉得你对《雨》的分析很好,所以你能帮我再分析下另外一首诗吗?
《余晖》——by:博尔赫斯
日落总是令人不安
无论它浮华富丽还是一贫如洗,
但尚且更加令人不安的
是最后那绝望的闪耀
……
在我们觉察到它的虚假之时
就像一个梦破灭
在做梦者得知他正在做梦之时。
我放下手中的英语阅读理解,开始做这道中文阅读理解,不得不说,这首诗写得很美,简单而凝练,所以我回复道: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之天性,夕阳很美,余晖也很漂亮,但它却是最容易转瞬即逝的。当余晖停留在地平线的那短暂时间里,它是美丽而自负的,但博尔赫斯想到的却是它消失后的情形,那黑暗令人感到恐惧,就如同我们在梦中发现自己在做梦一样。
但最终我还是错过了她
有一种状态叫做“朋友之上,恋人未满”。
我和她大概就是处于这种微妙的状态之中。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虽然绝大多数时候是通过传递小纸条进行的,但内容已经从博尔赫斯谈到了对感情的理解、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以及曾经一段感情经历带给她的困扰。她会鼓励我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个好大学,她会在星期天下午到学校时在我课桌里放点心和水果,她会在我生日那天买礼物然后托另外的同学转给我,但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她“我喜欢你”,也没有牵过手,没有约过会。我想大概是时机未到。
在压力巨大的高三生活中,她带着博尔赫斯的出现,让我生活充满了阳光雨露,我像获得了新生一般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但我知道,那时候的我并没有任何资本和条件能给她以未来的承诺,那样的苦读环境也不允许谈情说爱,于是我只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那份纯真和美好,直到高三毕业。放榜后,我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而她却落榜了。随后,她参加复读补习班,我赴另外的城市成为大学新鲜人。
在经历了魔鬼般的炼狱后,大学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一切让我充满新鲜感。没课的时候,我喜欢泡在学校图书馆里,疯狂阅读博尔赫斯的散文和小说,上网搜索关于博尔赫斯的资讯,了解他的经历和思想。我期待着待她熬出来后,能一起愉快地交流博尔赫斯的一切。沉迷在博尔赫斯的世界里,我逐渐被这位文学大师的创作所感动,好的作品是不分国界的,我很难评判不同作品的翻译水平高低,但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小说或散文,博尔赫斯笔下的世界总能让人赞叹称奇,那宏伟的想象力和复杂巧妙的构思,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无限可能性。这位伟大的文学大师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文学,以至于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甚至有点糟糕。他对文学的痴迷让他忘记了自己作为男人的本能,所以外界认为他是“性无能”,他直到68岁才结了一个形式上的“婚”,然后在3年后迅速离异。出于对长期照顾自己的秘书的厚爱,他在临死前与玛丽亚·儿玉完婚,并将所有财产全部交给了她。
终于等到她第二个高三生活结束。有时候不得不感慨命运喜欢捉弄人——她考上了我所在的大学,但并不在同一个校区。军训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拿着早已准备好的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去看她,我猜想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阻挡我们在一起了吧。
可惜,我还是错了。
她收下了《小径分岔的花园》,微风吹起她的长发,空气中立马混入了一种好闻的味道,我和她并肩走在校园里,那个时候的我,已经能随口摆谈关于博尔赫斯的一切了,我说到博尔赫斯不幸的婚姻生活,他和他第二任妻子也同时是他秘书的玛丽亚•儿玉之间的复杂感情,《小径分叉的花园》里迷宫式的写作手法,以及各种不同翻译版本的优劣等等。
末了,我压制住几乎要跳跃而出的心,轻轻对她说:做我女朋友吧。
她并没有被我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到,像是早有预料一样,她将《小径分叉的花园》抱在 胸前,垂头平静地说:你很好,也很优秀,但我们不适合。
我已经忘了自己是怎样回到学校宿舍的,我失魂落魄般躺在床上,脑海一片空白,在夜深的时候,收到她的短信息:
真的抱歉我伤害到你了。很谢谢在高三那段时间,也是我最无助、最难过的时间里,你给了我最有效的安慰和照顾。你真的很优秀,所以你也应该很清楚,感情是无法强求的,你一定会遇到更好的女生。欣。
我关掉手机,强迫自己睡去。
经过一段时期的冷静后,我终于可以好好地梳理我和她之间的点点滴滴。不得不承认,同龄的女生比男生要更加成熟,是我错误地理解了我俩之间的关系,而她可以很明白地告诉我“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她就如同炎热夏天的一支冰激凌一样,让人垂涎欲滴,但那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对于我们认为美好的东西,并不是一定要占有才是爱,做平等相处的朋友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想明白这些道理之后,我仍然感到十分沮丧。
2013年夏天,一个燥热不安的深夜,结束劳累的应酬后,我坐着一辆出租车疾驰在重庆江北区北滨路上,我摇下车窗试图让头脑稍微清醒一点,车载广播胡乱播着各种夸张而无聊的广告之后,开始了一个深夜访谈节目,一位嘉宾的话迅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道:“博尔赫斯在国内有着广泛的读者群体,他影响了包括余华在内的一大批现实主义作家,但我们真的读懂了博尔赫斯吗?我们更多的是停留在他构筑的故事空间中,而不是……”
听着广播,我慢慢摸出手机,给那个久未联系的号码发去一条短信息,算是给我们之间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谢谢你,带我走进了博尔赫斯的世界,让我知道了世界上有如此优秀的作家。
(全文完)
** 备注:本文系简书人物专题征文活动参赛作品,如果喜欢,请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