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在文件里明确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乡村振兴事业的伟大征程中,打造“新农人”方阵,激活乡村发展的人才潜能,真正写好乡村振兴“人才篇”。
打破“引才壁垒”,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度,拓宽渠道汇聚人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是引领乡村发展的“指南针”。长期以来,乡村人才空心化问题突出,乡村发展人力资源匮乏,农业发展因发展模式单一、效益不高,难以对青年群体产生吸引力,“离农去农”的趋势愈发普遍。想要引进人才,一方面要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落实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公共服务制度,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为“新农人”提供后盾保障,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的在乡村土地施展才华;另一方面,要打破“在乡村发展无前途”的狭隘认知,通过树立成功“新农人”典型,宣传乡村发展新机遇等,让更多有能力、有情怀的人才看到乡村土地蕴含的潜力,吸引其投身乡村建设。要拓宽引才视野,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等限制,建立灵活化人才引进机制,丰富乡村发展人才资源。
破解“育才难题”,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整合资源助力成才。引进人才是基础,培育人才是关键,“新农人”的成长,需要系统的培养和锻炼,才能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一方面,要积极整个社会资源,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训体系,依据不同产业需求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助力“新农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十八般武艺”;另一方面,要为“新农人”提供政策倾斜,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土地优先租赁等,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出适合“新农人”的小额贷款,农业保险等产品,并积极开拓多样化销售渠道,搭建农产品展销平台,以品牌建设赋能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实现农产品的溢价销售。
破除“留才困境”,以“善加惜爱待真心”的温度,多元保障留住人才。引才不易,留才更难,让“新农人”在乡村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是留住人才的核心所在。要加大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乡村网络通信、交通、水电等基础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乡村的生活品质,并且大力优化乡村创新创业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要强调“因地制宜”的方针政策,根据人才的专业特长和发展需求,为“新农人”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发展机会,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新农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