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登山队微信群大半年来,第一次有机会跟他们徒步登山。文和小丸子也说一起去,登山的前一晚小丸子说她打扮的像个村姑,我左想右想想不到她哪套衣服符合村姑的气质,第二天一看,这套装备来爬山,简直时髦的不要不要的。
1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放假,又不能出市玩,所以这一次的队伍比较庞大,整整40个人,最小的只有七岁,年长的有50多岁了。
挺担心这个七岁的小孩子在路上撒泼不肯走,这回是件很麻烦的事,回是回不去的,离终点至少还要走四五个小时,哪怕连哄带骗也经不住他闹腾啊!让我惊喜的是,他总是一路带跑的,要在队伍的最前面,没有喊累,也没有抱怨,一路积极,一路奔跑。
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徒步登山是已经习惯了的事。可对有些在城里长大的来说,山上的路又窄又滑,必须十分专注的看清路,否则就有滑下山的危险。高树也多,原始的路两旁随处有树让你支撑,但也会拦住你的去路,要么从它上面爬过去,要么从它下面钻过去。有位经验丰富的资深驴友,带了把砍刀,随时准备把那些挡路的荆棘刺木砍掉。
碰到水沟,会有个经常登山的男士在下方随时准确接着,时刻提醒你,这些大石头常年泡在水里,长满了青苔,一定要谨慎,踩的时候别让自己滑倒,摔倒了,要往上方倒,别往下倒,往下有一定的高度,底部全是大石头。
我们这次的登山路线是丫叉门到黄岩,到了丫叉门我才知道,它不是起点,而是中间的一个休息点。从起点到丫叉门全是上坡路,戴的帽子、目镜全都摘了,山大树高,一路阳光直射到你身上的机会很少,爬上坡路很费力气,全身的汗冒得你根本戴不住帽子。
我是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列,文是第一个登上丫叉门的,我是第二个。队伍拉的比较长,我们走在前面停停歇歇,看似毫不费力气,其实只听到自己的喘气声,什么鸟鸣花香都自动的屏蔽了,除非有樱桃或者是泡,能够让我走曲线的路。喉咙干的也要冒火了,但登山的习惯一直在,走一段忍不住的要大吼“哟嚯”。这一吼好像把体内的浊气都释放了出来,顿个人精气神了。
队长前几天都交代:记得带袋子装竹笋。我想算了吧,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估计我也背不起多少,袋子就不要戴了。对于自己的实力还是非常的清楚,整片的竹林都是在坡度70度以上的高山上,我只能望着竹笋兴叹,背不动,也没力气去拨壳了。一屁股坐在帽子上,听着别人在竹林里拔笋子。拔得最多的那个家伙,壳剥掉了之后应该还有20多斤。
山巅之上,柔风拂面,整个人昏昏的想睡,特别是在补充体力,吃完干粮之后,能够席地而卧,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走在最前面的我们六个,大概休息了有20多分钟,大部队才陆陆续续的都到达了这儿。
那帮快乐的小伙子们,吃完了午餐就开始满山的闹腾,一点都显现不出疲劳的痕迹,一根朽木,他们也能玩出各种花样。那个像猴子似的十岁的杨帅哥,已经有四年的徒步经验了,风里来雨里去的每个周六都随他爸爸一起来登山。他说,市里附近的山没有他没登过的,好多山都登过几次了。我说那你不觉得累吗,没有想过要放弃吗?他说,一点都不累,每次爬山都很刺激,比去培训班上课丰富多了。
2 山高人为峰
一路上我们都不怎么说话,感觉都很美好。听着自己的喘息声,树叶的沙沙声,呼吸着清新的山风,翠绿的树叶时不时的向你的脸庞打个招呼,好像一说话就打破了这些美好。
“这个地方以前应该是田”我说。“不可能,谁在这高山上来种田呢?”文说。“以前那些老祖宗,只要有粮食收,不会管路有多远,山有多高,只要有充足的水源,就会开荒地变良田。”我又说道。文不说了。可能觉得我说的不可能,或者是说不可思议。往前走了不到100米,有个小木屋,木屋的前面有一个已经腐烂掉的打谷桶。看来这里的田没有荒掉多长时间。“他们一天能走几趟啊?”文说。“不知道,我们走一趟,脚都打抖,发酸,估计他们一天走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毕竟他们的体力比我们强十倍百倍。”
人只要勤劳,哪怕条件再恶劣,也不可能生存不下去,发展不了。
我们一路走来,看见了一家又一家的养鸡场,养鸭场。满山的鸡,满山沟的鸭放养着。饲料难背上山,就有那种简易的索道代替人来完成。看来这个地方的山民,现在的生活幸福指数挺高的。不用出远门打工,因山发展,就山发展,走出了一条创业致富的路。好心的山民还为我们加油,别走那么快,还有几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保存体力哦。
3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我是行走的花朵”不是我显摆,是花太美了,忍不住的想掐几只带回家装饰我的窗台。结果被他们笑我是“花姑娘”。我说:“我不是花姑娘,我是行走的花朵。”
我没有拿出手机不停的拍拍拍拍,我只想用我的眼睛记录它们的美。经过镜头的美少了点自然,少了点原始的味道,就像那个饭没有煮熟有点夹生一样。
我要俯视山谷,仰望蓝天,与山花绿树对话。这不,一路随处可见的百合,我一株都没挖,我知道没有锄头是挖不到下面的百合球的。没有百合球这株百合必死无疑,还不如让它静静的在山谷绽放,留给后来的登山者欣赏他花的清纯淡雅。
文一路都在说:“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这都是红艳艳的映山红的魅力呀!向阳的高山处,甚至岩缝里一树一树的映山红开得正艳。那红的比火还要红,我说它红的不真实。文问为什么。因为没有人能调出这种红。
4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队长一直在压后,中途休息后,有一段路都是那种防火隔离带,相对而言比较的宽又好走,他就依着自己的步伐迅速地串到了队伍的前面。
我、文、老胡和他把别人都甩在了后面,我忍不住好奇地问队长:“每个周六风雨无阻的徒步登山,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队长说:“到目前已经有六年了,前一年也是爬一次,不爬一次。后面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决定每个周末爬了。越爬就越不想放弃,觉得把这个坚持下去对自己的人生都是一件莫大的荣幸。可以认识不同的朋友,一周徒步一天,生活的压抑,工作的烦恼,都能得到一个很好的释放,胸怀也就越来越宽广了,现在面对问题的格局都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格局大了,那些事儿也都不是事儿。其实每周固定的驴友也就这么几个,来来去去,我不知道与多少个人打过交道了,与这些陌生的人一面之交,也让我的人生多了很多个第一次。”
话都还没说完,对讲机响了,走过的岔路口有些人分不清路了,队长留在原地等待大部队,我们仨就继续向前冲。
生活中有很多不显眼的事情,好像做了也就那么回事,不做对自己也没有损失,更多的人是选择不做。事情再小,只要坚持去做,小事情也有它的大意义。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说到曹操,都说他是奸雄。以前老師、大人们也常叮嘱少与曹操类似的人的深交。
后来看了三国,我却与他们的想法相左,我觉得曹操这个人值得深究,值得效仿。
“挟天子以令诸侯”给他蒙上了“奸相”的外衣;“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让他有了“奸贼”的骂名。但不可抵消他的丰功伟业,不可磨灭他的壮心不已,不可忽视他的雄才伟略。
五十二岁的曹操大败袁绍,班师回朝之时,登碣石吟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想到孙刘各雄据一方,统一的大业困难重重,但内心的激情难以掩饰,挥笔又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伟人之所以伟大,他总是有异于常人的地方。对于他们不是要像神一样的膜拜,而是用辩证性的眼光去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以后只要有时间,就要去徒步登山,去登自己心中的那座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