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动笔墨不看书
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张嘴却讲不出东西来?为什么当时觉得非常有用的方法,很快就被遗忘在大脑不知哪个旮旯里去了?为什么那些大牛都说看书改变了他的命运,看书是成长的养料,但是自己读书也不少,却没有任何提高?
——读书不拿笔,等于在装逼。
读书前,如果不写下你对这个领域的困惑和问题,你会被大量的文字和案例淹没,读完后你依然丈二摸不着头脑。
读书时,如果不划出书中的重点段落,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你的阅读就是浮光掠影,难以深刻理解记忆。
读完后,如果不及时整理书籍当中闪现的精华,你就无法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应用模型,无法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2、错误的读书方式
“碎片化阅读”是个骗局。利用碎片化时间读公众号、听5分钟音频之类的,满足的只是我们自己的虚荣心、优越感,并没有带来实际上的学习效果。只有系统的阅读一本书、学习一门课程,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而不是读完就忘。
“没时间读书”只是借口。看到太多案例中,那些创业者、企业高管、斜杠大V们都能在比我们繁重几倍的工作之余,每周阅读3-5本书。除了个人的意志力在起作用,快速阅读的方法也很关键——普通人读一本书要一个月,读完后面忘了前面;而学会速读的人半小时一本书,高效汲取自己最需要的关键信息。(快速阅读的方法可以参考我以前的一篇文章:《请在30分钟内读完一本书》)
厚厚的“读书笔记”没必要抄。我以前也是这样,看到好书,恨不得从头到尾抄下来,好像不抄它就要马上溜走似的。其实最经济的方法是,读到关键要点、精华段落,马上在书本的扉页标注页码,读完之后再用思维导图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既节约时间,又帮助建立知识结构,还方便分享转发。
3、读书的关键成果
读书的关键成果,在于激发自己的思考,输出自己的内容:
对精华段落的感悟,可以发在微博上,@书籍作者本人,万一大神看到你的观点、亲自与你交流互动,你会不会很激动呢?
读完书后整理的思维导图,可以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发给喜欢同类书籍的朋友,加深友情,共同提高,不亦乐乎?
把自己的读书收获整理成文章,可以发在简书《读书》专栏、自己的公众号、或者豆瓣上,也许会为你带来稿费、甚至会有出版社找你合作哦!
长期坚持读书分享,在网络上输出自己的读书体悟,你将得到4个好处:
第一,多动笔墨,一定会帮助你内化吸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二,你将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成为好朋友、成为事业合作伙伴;第三,你的分享将会为你带来各种赞扬、互动,这些正面反馈会激励你乐此不疲的读下去,而不觉读书之苦;第四,写读书笔记是“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的最佳践行方式,理论上你的文章可以被全世界的人读到,逐渐帮助你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书读的再多,也只是在眼睛上、嘴上用功,却没有脑筋上的练习。读完书就抛诸脑后,你只算是一个追随者,哪怕把书中知识吸收个8、9成,也永远达不到作者的高度;读完书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逻辑顺畅、观点鲜明的读书笔记,你才有可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甚至超越原作者的思想水准。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擅长写作,写不了读书笔记。就像婴儿走路一样,其实这只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一开始的笨拙”,多试几次就能掌握了。军哥建议你这样写读书笔记,帮助你把作者的的主要思想、行文逻辑、推导过程都理顺:
1、介绍作者(社会地位、人生经历、此书写作时间、写作目的)
2、剖析精彩片段
- 直接分享精彩片段,然后讲述自己的共同经验
- 描述作者遇到的重大困境,破局的关键要素,作者思考解决问题的工具/手段
- 你认为这个方法可行还是不可行?不可行的地方在哪?哪个观点让你共鸣?
- 身边有哪些类似案例?以后你遇到同样问题要怎么处理?
3、最后总结本书价值(本书适合人群、所涉及领域的深度)
总结:
不动笔墨不看书,不写笔记等于白看书!请马上开始尝试上面的方法吧,相信你也能体会到自己“飞一般”的进步速度!
end.
文/刘慕青城
你好!我是军哥,笔名刘慕青城。阳明心学践行者,原创作者,擅长忘记,喜爱孤独。希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过坚持学习、没有假期、永不退休、奋斗到上天堂前一天的生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