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二年级的最后一天,我谈恋爱了,这是我一生之中作出的最正确的选择之一。因为那个美丽善良的女孩,我选择了“特岗”,“特岗”又成就了我不同的人生。
2006年的6月份,即将大学毕业的我,要离开那个美丽的大学校园——兰州城市学院,毕业,也预示着要和自己心爱的那个姑娘分别,人生又一次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这一年,我的户籍所在地会宁开始实行上岗考试制度,打破了我上大学就有铁饭碗的梦想,在会宁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要参加上岗考试,并顺利考上一份工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就业的压力不言而喻。当地政府还有一个规定,考上教师这份工作,见习期为三年,前两年每月的工资为260元。在上大学的时候几乎花去了家庭的全部收入,有了工作又不能自给自足,还得家中的老父老母给工作的儿子供应米面油。想到这些,对于即将大学毕业的我而言,无疑是一件可耻的事。
正当我思考毕业后何去何从的问题时,那个美丽善良的女孩——我的大学女朋友,告诉我一个天大的消息,国家要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此来改善农村教育的薄弱现状,为农村的教育属于新鲜的血液。她傻傻的告诉我,如果我俩参加“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考试,都能考上的话,我们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了,在那时,这是一个既浪漫又很现实的想法。想到自己能和心爱的姑娘在一起,而不再是“毕业即分手”的悲惨现状,我欣喜若狂,虽然预示在要离开自己的故乡三年时间(特岗的服务期是三年),但内心觉得还是很值得,就这样我选择“特岗”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那个美丽善良的女孩一起报了名,开始一起泡图书馆,一起猜想将来的“特岗”生活,幻想着,期待着,我们一起走进了“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开始的考场。
特岗考试成绩公布的那一天,我心爱的姑娘流泪了,因为她只在网上看到了自己的成绩,而没有查到我的录取成绩。我陪着泪流满面的姑娘来到了物理系的机房,(上大学的时候物理系有一个联网的机房,我们习惯在那里上网,我和她的初次接触也是在那里,我教会了她怎么用计算机。)当查到我被录取的那一刻,她又开始了自己拿标志性的、傻傻的笑了。
笑声还没有结束,接踵而至的又是两个人的泪水,因为她被分到了陇南市武都区,而我被分到了宕昌。那时候的我们对于陇南一无所知,没有对美丽神奇的官鹅沟的向往,没有听说长征加油站的故事,脑海中有的是武都的洋芋搅团,米皮,面皮之类的小吃,对于陇南市八县一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风俗人情一无所知。留着泪的两个人相互安慰,至少我们还在一个市,距离应该不会太远,周末可以相约着看望对方。
告别了大学校园,开启自己的又一个征程,毕业的那个假期,为了能给自己挣一点点上班前所需的费用,我和她一起在兰州的西固区招收了一个有21名同学的补习班,补习班在好心人何哥和赵姐的帮助下顺利的开班了,在这里,真心的感谢在我最艰难的时间遇到了何哥和赵姐,有了他们一家的帮助,在那个假期招收的补习班才一切顺利。补习班快结束的时候,我接到了宕昌县教育局的通知。
那是在2006年的8月20日,我和我的特岗同学岳晓松,张雄,温丽娜,张会平及沈玲等人来到了宕昌这个陌生的地方,(岳晓松因不适应宕昌的环境气候没有面试就回去了,张雄后来在自己的努力下考上了公务员,离开了教师岗位,温丽娜被调到了靖远县工作,我和张会平一直在宕昌教育的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坚守)接受教育局组织的面试,之后又接受了西部阳光基金会为期三天的岗前培训,就这样我走上了自己的特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