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毕业来到北京,整整7年的时间,朋友之前问我为什么北漂,我说其实不是因为喜欢,只是因为没有离开的动力。
北漂的凄惨故事,再加上点儿爱情的元素,能轻易挑动人的神经,在别人的故事里留自己的眼泪,漂泊在外的心境也容易跟共情,北漂故事里似乎没有平淡的,有人功成名就,有人败走麦城,有人失去爱情,有人失去信仰,都那么跌宕起伏。
我没有这些动力,有一份不高也不低的收入,没有经历狗血的办公室斗争,租着不贵也不便宜的房子,没有住在地下室的窘迫,也没有经历北京爱情故事,在北京过着一份普通的打工人的生活。
我计划离开北京,动力很简单:我有了自己的家庭。
不知道你是不是曾经跟我一样想,我不会像xx那样,有了家庭之后就xxx,但是当你真正有了家庭,用心的装修房子,布置了每个房间,买了每个装修小物,你的心里就多了一处柔软的地方,那是你温暖的家,里面有你温柔的爱人,我知道是时候离开了。
你想象中的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在一线城市生活久了,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你的视野也局限在了一线城市?当然原本“局限”和“一线城市”没有机会相遇,一线城市一直都跟国际视野,大格局站在一排的。为什么还会说视野上的局限呢?这个局限是指方向上的,你站在这个位置往东看,看见了一堵墙,你描绘这堵墙,不管你描绘的怎么样,其实都是从东面看上去的那样,同样的逻辑,你站在一线城市,很难描绘的清楚二三线城市的真实生活,你描绘的那些都是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当然也不一定是虚假的只是不客观。
我想写真实的二三线城市的生活,大家不会出口“相对论”,闭口“人类的起源”,也许只是赶集买到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也许只是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发小闺蜜相约打球或者撸串。
这些事情都太小,所以传播的很少。从古至今,从当年的口口相传,车马驿站到如今的纸媒,网媒,自媒体,每个媒介都在传播很多的“新闻”,能称之为新闻的,肯定不是“我今天吃饭了”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因为每天都在发生,就算你想传播,也不会形成“新闻”,这个转播也随时会别中间的环节切断。“新闻”一定是新鲜发生的,为所未闻的,传播中的每个人都有转播欲望的。比如“我今天吃饭了”没有必要,但是”我今天吃饭了,吃了一只恐龙”这种就算不想传播,也会出现疯传。
这就导致了很多的生活没有被记录,导致了我们以为历史都是波澜壮阔的,生活也只有北上广,你生活的那个村庄也已经存在了千年。
写真实的生活,不猎奇,不跟风,写几十年没有改变的村庄,写平平凡凡的人生。写“非一线城市生活”,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平凡也是生活很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