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到底招什么?
人力资源招聘工作要找的,到底是什么人?
没有被这个问题困扰过的,不足以称之为HR.
中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近几年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外资企业纷纷撤退。多个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社会平均工资逐年上升,虽然国家有各种优惠政策,很多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却不容乐观。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近期各大城市的抢人才大战相当夺人眼球,从政策成面界定人才,可以按照学历等级、毕业学校的排名等划分,但从企业层面讲,这样的“人才”显然并不一定是做合适的。
HR都清楚,公司每个职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每个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也会随着公司业务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只要企业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企业对于人员的要求也不会一成不变。这样一来,在某些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如何招聘到更匹配的人,对于HR来说,似乎就没那么容易了。
做过招聘的人大多深有感触:
明明简历看上去很不错,但是谈完了发现太普通;
如果仅仅是太普通也就算了,谈到薪资开口就是超过预期20%的水平,这样的人只能无奈拜拜;
面试过了觉得不错推荐给领导,领导谈了也很满意,谈到最后又是因为薪资问题遗憾拜拜,你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又想要水平能力好的,又不肯多出钱,这活真是没法干!”(做招聘吐槽过的小伙伴举下手,让我们看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位做招聘的小伙伴昨天刚和我吐槽,他们公司招一名技术工程师,老板说了,要能力好的,可以工资高一点。于是她就把职位发布薪资调高了20%,这样一来投简历的人明显增多,但是左选右选,似乎都不是能力太突出的;下载简历邀约面试,倒是约来了几个非常不错的候选人,最终也都在薪资问题上告终。两个月下来,仅仅为了招聘一个人,她看了将近1000份简历,电话邀约了200多人,见了将近100人,依然没有合适的人选到岗,不光她自己着急,老板都急了:“为什么就没有合适的人呢?”
想一想,你所谓的合适,是不是仅仅按照岗位职责匹配的合适?
如果马云刘强东来你们公司面试,别说是现在,就是十几年前,你也会觉得他不合适吧?但是你觉得如果给他一项工作任务,他会完不成么?我相信他们能完成,而且完成结果超出你们的预期。
跳出招聘本身这件事情来看,人力资源本身也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即对人才的一种投资。股神巴菲特早就告诉大家了,投资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价值被低估的东西,即价值洼地。既然人才也是一种投资,那么人力资源招聘工作要找的,到底是什么人?
答案是:找到价值被低估的人。
做招聘时,我们要找的最好的人选,其实不是能力和薪资水平相匹配的人,而是因为某些原因能够接受目前较少的薪水,但未来有潜质的、能够在短期通过快速学习而达到胜任要求的人,并且会持之以恒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人。
回顾一下目前NB公司的发家史,你会发现他们在创业初期,大多是因为聚集了一帮这样的人,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发现这些价值被低估的人呢?
有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看专业,如果一个人名校毕业、专业和所在的行业完全匹配,经过几年的实践之后又掌握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那么他换工作一定不会越换要求越低;相反,专业不那么对口的人,要做好一些工作,必然是需要比对人多付出一些、多学习一些的。所以,对于专业要求,除非非常必要,不要一概否定。更要看重的,是他在工作当中的付出和哪些方面得到了提升。
第二:看行业,这里所说的看行业其实不仅仅是HR看求职者所在的行业,还有求职者对自己求职、换工作的行业要求,有的人在行业做一段时间后,是想要跳出来的,而有的人则愿意深耕;这样一来,企业所处的行业和求职者所希望的行业是否能达成一致,也非常关键,如果是转行,意味着他愿意放弃一些优势重新学习,如果不是对求职者之前的资源非常需求,我认为这样的人选是值得考虑的。
第三:看性格,这个可以参考的技巧有很多,九型人格、DISC性格分析、血型与性格以及色彩与人格等方面的书籍,我认为做人力资源的都应该至少了解一两种。“性格决定命运”这样被时间检验了的理论某些时候是可以给人以指导意义的。那种性格适合那一类型的工作,HR大题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性格是否匹配岗位要求,也是关键一点。
当然,如果是中小企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老板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