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那位时常拄着拐杖对我们骂骂咧咧的老人去世了。县上很多领导都来参加他的追悼会,我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位老红军,享年 95岁。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群半大孩子吃饭没吃饭都会在院子里疯跑。而篮球场是人最多的地方,骑自行车,捉迷藏,玩 游戏;吵闹声,偶尔撕破天际的哭声……那是孩子们玩乐的天堂,也是经常被大人斥骂的所在。不过,大人的斥骂多半像树枝落进瀑布,一下就被冲没了。我们只害怕一样东西,那就是“怪老头”的拐杖。
我们对“怪老头”又恨又怕。他不像其它大人那样只是推开窗户骂几声“吵慢点”或者“离远点吵”,而是拄个拐杖突然出现在篮球场,迎面指着我们的鼻子骂:“你们这些小兔崽子实在太没礼貌了!”他的嗓门比老师的还大,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要是有谁没有低眉顺眼乖乖溜走,他就会扬起手里的拐杖做出追打状,真奇怪,他明明已经那样衰老,拐杖却在瞬间就能触到小伙伴的屁股。
终于,所有人还是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怪老头的拐杖”就成为一个咒语。
“再不听话,咱们就去见怪老头”,大人恐吓不做作业的孩子。
“再打我,我就告诉怪老头”,受欺负的小孩说。
“爸爸再不回来,我就让怪老头去抓他”,想念爸爸的孩子掉着眼泪说。
甚至有作业写到很晚的孩子抱怨说:“老师布置这么多作业,我要去告怪老头!”
城北小学的操场与我们小区有一墙之隔,为了让孩子们上下学方便,学校特地在墙壁上开了一个小铁栅栏门。上体育课的时候,我们时常能看到怪老头站在栅栏那边往里看,却不见一个孩子去告怪老头。
有一天课间操,我和几个胆子大的孩子悄悄凑近铁栅门看怪老头在做什么。只见怪老头穿着一件破旧的军大衣,手拿水写大毛笔,在水泥地上横撇竖捺忽左忽右地 写着,背影竟神似一座纪念碑。我从斑驳的字迹中隐约认出其中一首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细讲过的一首诗词,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在长征途中,不屈不挠、勇敢顽强的大无畏精神。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这首诗词的含义,内心也对怪老头肃然起敬。
后来我到市里上初中、高中,儿时的记忆渐渐淡忘。这次清明假期回来,正赶上老人的追悼会。听县里领导在悼词中历数他的一桩桩英雄事迹,儿时的记忆像翻飞的蝴蝶翩跹而来。
原来,城北小学的食堂就是这位老人捐钱盖的;原来,城北小学的体育器材就是这位老人的儿子捐赠的;原来,这位老人还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侦查连排长……
我的眼睛湿润了。原来,英雄从未曾远离;原来,英雄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原来,在和平的年代,“英雄”倒下才意味着“丰碑”站立。
我想起了迟子建写的《与周瑜相遇》:“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
原来,岁月静好,只因曾经的扛刀英雄换了另一种方式在守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