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致良知的重要性

《象山文集序》

阳明先生在文中还强调了“致良知”的重要性。他认为,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通过致良知,我们可以在天地间找到一条直接通达天理的道路。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内心的修养和探求是成就圣人学问的关键。只有真正领悟内心的真理和智慧,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内心的修炼真的是很重要的,起心动念,决定了事态的发展。日行一善时内心是如何想的呢?

正月初七,天气不错,于是到华南植物园观光自然风光,晒太阳,再坐着看会书很舒服。就在一个四人小围桌看书时,来了三人坐下,后来又来一个,我看是一家人,于是就起来说您坐吧,我换一个地方。他们什么话都没说,我走了。换到旁边一个比较晒的地方把那一篇章书看完才走。

当我换完位置后,内心开始有声音出来。我开始起来时内心的想法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我反正是一个人坐哪都可以,让他们一家人来坐吧。可是在我没听到道谢后,内心竟然又有了另外一个声音出来,为什么他们没有说“谢谢你”,好像我挪开是应该的?凭什么呢,还是我先来坐的。我是可以不起来的,但是你们怎么觉得是理所应当呢?心里的怨恨之心突然燃起。

我是差那一句“谢谢”吗?有了这句话我能多活几年还是怎么的?其实不是的,之所以会出现后面的声音,是在于我内心的满足没有达到,我渴望被看见,被理解,甚至被夸奖。就像小时候,小孩子总会开开心心的跑过来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做的……”因为渴望被看见,被夸奖。

还有我们日行一善的时候,内心里是不是想着我又做了一个善事呢?那这就大打折扣了,因为已经开始依心而行了,并非依良知而行。所谓依良知而行,就是但做好事,莫问前程。不是我觉得这是件好事,而是我内心认为这么做是对的,是内心的向往。

让座是我想做的事情,是内心认为正确的事情,那就做,不用管其他,不要管结果。有“谢谢”当然好,但是没有“谢谢”并不影响我做这件事本身啊。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