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小宝睡在同一个房间,他们一家三口睡大床,我和小宝姑睡小床。
半夜,小宝突然开始哼哼唧唧,正坐在沙发上聊天的小宝妈赶紧爬到床上,睡在旁边小床上的我有机会聆听八零后宝妈的教养方式。
宝妈和小宝的对话是轻柔的:“大树怎么啦,哪儿不舒服告诉妈妈。”
小宝用更大的哭声回应妈妈,妈妈又说话了:“大树只哭不说出来,妈妈怎么知道大树哪里不舒服呢?”
小宝还是没说话,但是鼻子呼呼几声,细心的妈妈接受到孩子发来的信号,马上说:“哦,大树鼻子堵住不通畅啊,来,妈妈抱起来看是否舒服一些。”
妈妈抱住小宝,哭声并没有停止,妈妈又说:“大树还不舒服,那妈妈再抱高一点。”紧接着小宝咳嗽两声,明显有痰,妈妈问小宝:“把痰吐出来,好不好?”小宝并没有回应,妈妈又说:“大树,如果你不愿意把痰吐出来,吞进去也是可以的。”
小宝的哭声慢慢减弱,妈妈又说:“妈妈来唱超级飞侠的歌,你想睡就睡觉,好吗?”
妈妈的歌声响起,宝宝的哭声渐停。
我很惊叹妈妈面对哭泣小宝抱持接纳并细细去解读孩子行为背后需求的方式,虽是三岁小孩,妈妈给足了孩子爱与尊重,没有恐吓:你再哭我就叫警察叔叔,小心大灰狼来了等等;没有批评指责:你哭什么呢,你小心把姑妈吵醒,动不动就哭,你烦不烦;没有交换:你不哭妈妈就抱你,你再哭妈妈明天就不让你看“超级飞侠”。
作为父母,当孩子有负面行为的时候,你把它定义成是不好的,那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份平和稳定的状态,有紧张、或者有担心、有不耐烦,有这样的一种状态,你就不会有正面的表现,你的表现也一定是负面的。
当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负面行为,如果我们不失去那份好的状态,你回应孩子的时候也会是正面的回应,这个时候孩子他就得到理解支持,孩子也就得到滋养。
不管孩子有怎样的表现,如果父母有足够的智慧,能够识别出孩子表现的背后是什么,能够看见一个完整的事实,再来选择我们回应孩子的方式,在回应时不失去那份爱、喜悦、自由的状态,那我们就是真正的一个好父母,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真正的去到陪伴,支持,促进,优化他的发展里面去了。